馬希穎
摘 要:隨著人們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尚未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的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幼兒“入園難”、“入園貴”成為一個焦點性的社會問題。幼兒園供需嚴重不平衡、學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人口因素的刺激為主要原因,政府相關部門應予以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以保證每位幼兒充分享有受教育權,實現教育公平。
關鍵詞:入園難;入園貴;普惠性幼兒園
一、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表現
1.公辦園辦學條件好、收費低、師資條件優越等優勢使其成為家長的首選,但因其總體數量少,難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在許多公辦優質幼兒園門口,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寶貴的入園名額,全家老少齊上陣,歷經幾天幾夜排隊等號,搖號的場景。但即使這樣,也有很多家長無法爭取到一個入園名額。使“入園難”的突出矛盾下延到 3 歲以下兒童身上,也無法確保幼兒的“就近入園”,家長們只能“望園興嘆”。
目前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免費;一個大學生一學年的學費也不過 5 000 -8 000元∕人。但是,據調查,全國許多城市的私立園費用大都超過 2 000元 /月;而有的幼兒園的幼兒月均費用高達7000元左右。有家長抱怨,如果家附近有 2 000元 /月收費的民辦園就好了,很多家長因沒有關系送兒子上公辦園,于是送到了貴的民辦園,導致家庭經濟壓力大。一個正常家庭尚且承受如此大的壓力,那低收入家庭的困難更是可想而知。
2.幼兒 “入園難 ”現象的原因分析
2.1 幼兒園供需嚴重不平衡
幼兒園的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 2000 年到 2016 年的數據可知,自 2000 年起,我國幼兒園數量呈現出先急劇下降,而后緩慢回升的趨勢,但后期的回升幅度相對于前期原有水平來說還是較低。幼兒園數量的減少意味著它將無法滿足現有學前兒童的入園需求。此外,幼兒園的供需不平衡還表現在幼兒園總量下降的同時,不同性質幼兒園構成比例也在發生變化。根據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歷年統計數據可知,我國民辦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并且在全國幼兒園數量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2.2幼兒園普遍存在的高收費現象。
我國對不同類型的幼兒園實行不同的辦園成本分擔的模式和比例:公辦園主要是政府負擔,家庭只承擔一部分費用,而民辦園主要由家庭承擔全部的費用,加之學前教育畢竟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二十多年來,它一直只占教育經費支出的 1.3%。所以,學前教育才會出現高收費的現象,如幼兒若入收費較低的公辦園,家庭須承擔高額的贊助費;若入私立園,家庭就須承擔高額的入托費,這樣幼兒園教育就成為中國 “最昂貴的教育 ”。
2.3學前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愈來愈大。城市的高速發展引發了大量的農民開始進入城市尋求新的工作機會,與此同時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并且,一些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往往被投入到發展更好的城市因此,造成了學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優勢資源無法深入農村幼兒園,從而間接導致了學齡前兒童“入園貴”、“入園難”現象。
2.4人口因素
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二胎”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對于我國人口結構以及我國受教育人口規模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據有關方面預計,該政策實施后每年將新增加約 300 萬兒童,3 年中將新增約 900 萬兒童入園。人口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導致新增需求與現存資源不足之間的供需矛盾。人人口出生的高潮,拉動了家長及幼兒對幼兒園的需求,但幼兒園的供給無法滿足現有的需求。
2.5家長的早期教育觀念存在誤區
隨著人民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數量的增多以及受現時社會激烈競爭的影響,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強者。因此,孩子的教育就成為頭等大事,尤其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格外 ”重視,然而家長并不都是學前教育領域的內行,很容易受諸如 “不能輸在起跑線 ”等早教觀念及幼兒園 “特色 ”的影響。于是,多數家長都想方設法地為孩子 “擇園 ”、“擇優質園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名幼兒園 ”的身價倍增,使得城市幼兒 “入園難 ”問題更加白熱化。
3.幼兒 “入園難 ”“入園貴”現象的解決策略
3.1加大普惠性幼兒園建設
面對教育資源短缺與受教育對象不斷增多的矛盾,國務院于 2010 年 11 月 21 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其中,重點強調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由此,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才是破解入園難題的根本出路。普惠性幼兒園不同于普通的公辦幼兒園和私立園,既不像公辦園需要托關系進入,也不像私立園需要繳納高昂的培養費,它的建立有助于幫助處于城市中低收入水平而又無法進入公辦園和私立幼兒園的幼兒獲得學習的機會。
3.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專業化水平較高的幼兒教師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滿足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需求,解決“入園難”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首先,從提高生源質量入手,如通過政策扶植、學費減免、設立專項獎勵基金,來提高師資培養的質量。其次,通過提高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如制定嚴格的幼兒教師資格與質量的標準,來保證師資隊伍的質量;再次,合理增加幼兒園教師編制,切實維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學前教育領域。也就是說,建立長效的幼兒教師專業培養與發展的機制,將幼兒師資隊伍的學習與培訓納入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切實提高幼兒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3.3糾正家長錯誤的育兒觀念
在廣大家長的心目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高收費意味著高質量”諸如此類的育兒觀念,已經成為眾多家長競相送孩子入高收費幼兒園,參加各種興趣班、特長班的信念支撐。幼兒教育屬啟蒙教育,不可能 “一園定終身”。其實,對于0-6歲的幼兒來說,家庭教育同樣重要。
結束語
幼兒園“入園難”的現象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但又未被解決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僅關系到幼兒的入園問題,也關系到我們的社會民生息息相關。通過對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分析可知,這些問題由于收費貴,優質資源少,二胎開放而導致入園難從而引發入園貴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社會,幼兒園,家庭一起努力把錯的內容進行改正,要把為幼兒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為己任,加大創建普惠性幼兒園為滿足廣大幼兒的生長與心理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