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姿茹 潘濼如
摘 要:夫妻財產制度是調整夫妻之間財產關系的法律制度,它包括婚前財產與婚后財產的使用、管理、分割等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得進一步開放,由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引發的問題愈演愈烈。本文首先簡述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進一步闡述我國夫妻財產制度中的因立法技術、時代局限等原因造成的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及上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婚姻法;夫妻財產制度;財產關系;夫妻關系
一、夫妻財產制度概述
夫妻財產制度是規范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債務的清償及婚姻關系解除時對財產的分割與清算的法律制度。夫妻財產制度在我國婚姻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力求家庭關系、個人利益、社會利益三者的平衡。夫妻財產制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出,該主體必須為夫妻雙方,具有排他性;客體為財產,而且該財產是具有一定的限制的,例如會有時間條件的限制,該財產必須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等;而對于財產的來源也有所限制,例如婚姻法第十七條所規定的夫妻擁有平等處分權的財產僅包括五項。在我國,婚姻法中規定的夫妻財產制度一直以法定財產制度為主,約定財產制為輔,這也是由我國現如今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二、我國婚姻法中夫妻財產制度的不足之處
在婚姻法中,夫妻財產關系的發生以人身關系的存在為前提,這個決定了夫妻財產制理應屬于身份法范疇,但同時其又脫離不了財產法的性質[1]。所以在立法時應當考慮到其雙重性,但往往立法者會有所忽略。我國婚姻法中第十七條中規定了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知識產權的收益是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而知識產權包括很多種,它分為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中解釋了這一點,但僅解釋了知識產權收益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性收益,對于人身權利的歸屬沒有明確的規定,若知識產權的人身權利歸夫妻雙方所有,那將是對知識產權的兩權一體的分割。而且在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中也沒有規定知識產權取得的時間。
另一個存在的問題,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大部分都是由男方家出房子,而這房子一般都是在結婚前男方家就已經準備好了。結婚后,男方會外出務工或在家務農維持生計,女方作為家庭主婦在家持家教子,完成家務勞動,一般不會涉及賺錢,都是靠男方養活。而且男方的收入也及其微薄,不會有什么積蓄可言。若此時男方與女方離婚,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予,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所以該不動產將視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女方則要凈身出戶,不會分得任何財產。這既是對女方家庭付出價值的完全否定,也是對女方合法權益的破壞。由此發展下去,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愿在家做一名家庭主婦,而對于男方來說,卻不會造成大的損失,保護了其利益。
第三個方面,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中規定了夫妻雙方感情破裂的條件,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調解無效應當準許離婚。但現實情況下,若夫妻雙方僅因感情不合且分居不滿兩年,甲提出離婚,乙不同意,無法自愿離婚且調解無效起訴到法院,但卻不符合離婚的法定要件無法離婚。到可以離婚以前,夫妻雙方一直處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的收入一直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來處理。這樣來看,從財產角度來說,其實是損害了其中一方的利益。
三、我國婚姻法中夫妻財產財產制度的完善
婚姻法中對于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僅有十幾條,只是將該制度進行了籠統的概括,對一些細節問題并沒有規定,筆者認為對于夫妻財產制度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就以上提出的問題,對于我國夫妻財產制度來說,首先應當將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劃分清楚。就對于知識產權而言,應當將其人身權利的歸屬規定明確,并且將知識產權的取得時間加以限制,從另一方面來維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就目前來看,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重視,該問題應當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解決。其次對于不動產歸屬方面,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考慮特殊主體之間的特殊情況,將問題細化,完善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可依。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先進,離婚的法定要件固然重要,若沒有此規定的約束,婚姻將成為兒戲一樣。但該規定也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適當做一下調整,以更好的方式適應社會環境。最后,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會建成更加完備的民法典,相信這些問題也會不斷得到解決。
總的來說,這些年來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夫妻財產制度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值得肯定的,而不足之處也需要完善和發展。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的今天,我們也應當更多的關注夫妻財產制度將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完善法律,使得法律更加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更好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楊晉玲.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夫妻財產立法若干基本問題探析[J].學術探索,2004,10.
[2]劉艷艷.婚后父母出資所購房屋產權歸屬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法律(非法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