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惠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迅速。現階段,我國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先后提出文化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等方針政策,其中,旅游精準扶貧是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繁榮發展提出來的一項新政策和鄉村振興手段,就我國的民族地區而來,其經濟發展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民族地區是旅游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
關鍵詞:特色文化產業;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路徑
0 引言
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帶動我國各行業發展迅速,使我國快速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旅游業發展與反貧困是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一直備受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世紀80年代以來,旅游扶貧作為反貧困的有效舉措,開始引起國內外學者們的關注。在國際社會先后提出“有利于貧困人口的旅游”(PPT)與“消除貧困的可持續旅游”(ST-EP)的概念之后,學術界對旅游扶貧的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1 我國民族地區特色文化資源優勢
之所以提出在民族地區通過特色文化產業在地區旅游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主要是因為我國民族地區在特色文化資源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和開發可行性。1.我國是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少數民族眾多,不同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文化、服飾文化、節日文化、藝術文化、民俗文化等,這為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礎,在民族地區開發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先決條件。2.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價值深厚。就我國目前的民族地區特色文化資源現狀來看,除了特色文化資源豐富外,還包括很多有價值的特色文化資源,其中,有很多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已經被納入非遺文化遺產名錄中,具有一定更好的開發價值,依托優秀的文化影響力,能夠帶動文化價值不斷提升。3.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一些地區的一些珍貴特色文化項目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追捧,因此,在特色文化的產品建設和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基礎,這為地區特色文化資源的有效產業化奠定了有效基礎。
2 特色文化產業助力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
2.1打好設施保障牌,優化民宿旅游精準扶貧硬件環境
針對民族地區發展民宿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完善的短板,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的同時,要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首先,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打通區域內連接城市間、鄉村與城鎮間、各景點間的交通網絡,打通鄉、鎮間的“斷頭公路”,修復公路附屬設施和完善標識標牌。其次,完善城鄉生活配套服務設施,需在休閑設施、商業服務、城鄉通訊、信息網絡、供電供水供氣、園林綠化、污水處理、鄉村醫療設施等方面加強并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
2.2加大財政投入,整合社會資金
針對特色文化產業在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中作用發揮的不足,要認識到目前阻礙特色文化產業在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中發揮有效作用的關鍵因素就是資金的短缺,因此,除了要進一步強化財政投入,加快項目建設,充分用活用足上級有關政策,結合實際,為國家級旅游貧困村、省級旅游貧困村爭取更多扶貧資金,并從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出一部分專項支持旅游貧困村脫貧項目建設。利用旅游扶貧資金,借助特色文化產業的優勢,打造地區生態休閑農莊項目,開展垂釣采摘、休閑娛樂等鄉村旅游活動,帶動地區,民族貧困戶增收。還可以結合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特點,利用旅游扶貧資金,打造農業休閑觀光園項目,發展民宿度假群落,開發農家樂采摘、農家土特產,帶動村內貧困人員就業。同時,抓住“旅游廁所革命”的有利契機,與住建局聯合將優秀旅游鄉鎮、旅游特色村以及扶貧村廁所納入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范圍,進行區域戶廁改造,進一步改善貧困村居民生活水平。
2.3激發旅游扶貧的內驅力,提高貧困人口的參與度
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其扶貧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政府、旅游企業、民族村寨、社會組織、貧困人口等都在參與旅游扶貧。由于旅游扶貧是一項相對專業性、資金投入也較多、后續管理發展的事情,其最終利益的獲得者往往是掌握著各方面優勢條件的企業手里,對于貧困人口來說,其參與旅游扶貧的面小、效益低、參與程度不夠。因此要實現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過程中的貧困人口真正受益,就必須要激發扶貧中貧困人口的內驅力,使貧困人口能夠真正全方位、全員、全過程參與到旅游扶貧過程中。貧困人口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掌握專業的旅游知識、積累專業的旅游行業管理經驗,政府和社會組織等要對貧困人口進行專業的行業培訓。同時還可以建立再分配機制,當地可從旅游收益中撥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于補助一些沒有能力參與到旅游業的貧困人口,通過再分配實現公平性。
2.4強化品牌建設,促進整體影響力提升
針對民族地區的旅游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文化產業開發和利用,要做到示范引領,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組織培訓班,對鄉村旅游經營者進行經營、服務等方面的培訓,引導規范農家樂旅游發展。樹立鄉村旅游品牌,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向標準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并發揮鄉村旅游品牌的引領作用,帶動廣大民族地區貧困居民脫貧致富。全面系統梳理全鄉的旅游資源,綜合考慮資源品質、區域交通情況、涉及貧困人口規模,包裝一批精品景區。通過多種方式吸引民族地區貧困居民參與旅游業發展,帶動居民就業致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
3 結語
特色文化產業是地區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優勢產業,在民族地區的旅游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特色文化產業的價值,對于促進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地區要認識到特色文化產業的積極作用,并不斷強化特色文化產業的優化利用,促進整體旅游扶貧工作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項福庫.精準扶貧視域下邊區、民族地區長征遺址旅游開發研究--以湘鄂渝黔邊區、川滇黔民族地區為例[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9(03):69-73.
[2]陳雪鈞,李莉.精準扶貧視角下民族地區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創新--以重慶市渝東南民族地區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05):337-341.
[3]黃麗.“精準扶貧”戰略下民族地區貧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