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澤 韓曉婷
摘 要: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經濟和文化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知識產權在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也在促使我們不斷地推進知識產權的進步和發展。無論對國家還是個人,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必然會更讓我們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本文將會通過對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一系列問題,淺談知識產權保護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
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
一、知識產權的定義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是基于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商業化標記及其他信息已發產生的權力的統稱。
(二)知識產權的特征
1、知識產權是一類權力的總稱。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關于規范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文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規定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公開信息權、對許可活動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權。我國《民法通則》與相關法律所確定的知識產權有:著作權與相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其他科技成果權。
2、知識產權依法產生,受到法律保護。權利的產生和相關法律的制定是密不可分的,權利的行使也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知識產權作為作為一個自然獲得的權利,自然其權利的行使也要受到相關政策和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3、知識產權的對象本質上是一種信息。從控制論的角度上講,信息是一種具有特定意義的不變的結構,它具有非物質性、獨立性、可復制性、可傳遞性、可共享性的特點。知識產權的對象就是權利依托的事物,他在本質上是符合信息的特征,因此我們說知識產權的對象本質上是一種信息。
二、知識產權的保護
(一)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概念
根據知識產權的概念我們可以知道,知識產權自身涉及的范圍很廣,所以說,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非常復雜的。
(二)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不斷擴大
1883年制定的《保護工業產權國際公約》,是第一部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它標志著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上升到了國際領域的范圍。相繼制定了《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TRIPS協議等一系列的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目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已經成為國際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一項法律秩序,其保護范圍也從傳統的專利、商標等擴展到計算機軟件、商業秘密等多元化領域。
(三)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的現狀
我國對知識產權的研究啟蒙時間較晚,因此,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處于發展中階段,需要不斷的補充、完善。
近幾年,知識產權的侵權案件數量在不斷的增加,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共35844件,同比增長46.4%。有相關的法律對人們的行為進行限制,但違反法律的行為卻在不斷的增加,一方面是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對于違法的公民來說是沒有足夠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就是公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意識不足,不被公民了解的法律,往往會出現許多的弊端。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因此,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一道保護墻,就必須重視起來。國家要不斷的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積極宣傳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大對違反知識產權保護行為的打擊力度;公民要提高法律意識,緊隨國家法律發展的趨勢,了解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信息與知識產權的基本觀念》.鄭成思、朱謝群.《科技與法律》2004年第2期。
[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中國經濟網.2016-03-12
[3]《我國將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中國經濟網.2016-04-09
[4]《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知識產權出版社 王洪友主編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