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 要:延安精神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要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內涵,把握延安精神的實質,就首先要了解延安革命斗爭的歷史,延安革命斗爭的歷史。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斗起家和不斷發展壯大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認識到延安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新的一代也要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黨史;延安精神;思想傳承
1、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文化精神的傳承
1.1 延安精神是長征精神傳承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延安精神的最顯著特征是艱苦奮斗。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無疑是從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發展而來的。革命圣地延安,是紅軍長征結束后的立腳點和抗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的中心指揮部。在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的艱苦歲月里,黨中央、毛澤東在延安領導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和國內革命戰爭中,經歷了艱難困苦和自我犧牲。我們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根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如競爭意識、效率意識。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我們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黨中央、毛主席曾在這里度過了十三個春秋,這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十三年,是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創業的十三年,是中華大地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三年,這十三年也形成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延安精神。
1.2 西柏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傳承
從抗日戰爭勝利,到黨中央和毛主席離開延安,前往西北坡,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這三年卻是延安精神的偉大實踐,是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依靠延安精神我黨指揮軍隊,贏得了三大戰役,取得了革命勝利。革命歷史是革命先輩們譜寫的,我們要繼承延安精神,開創新一代未來事業。
1.3 中國夢是延安精神的傳承
延安精神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的全過程,成為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是這樣,改革開放的特區精神也是這樣,全民奔小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也要發揚延安精神。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80 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豐富厚重。在近現代,表現黨領導民主革命歷程的,除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外,還有蘇區精神。宣傳和弘揚蘇區精神是宣傳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是延安精神的體現,改革開放的特區,也是以自力更生,勇于創新,大膽進取的延安精神,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堅持改革開放也要堅持延安精神,同樣在決勝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今天,也同樣需要延安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一代青年是發揚延安精神,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中堅力量。
二、延安精神的深遠意義
2.1 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
經濟發展和山川秀美需要延安精神,十八大報告有一個大亮點,就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一個非常好的謀篇布局,提出“五位一體”,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五位一體”是從“三位一體”、“四位一體”發展來的。現在是“五位一體”就講全了。為什么要加上生態文明建設,因為生態文明既是生活的又是生產的基本方式。當前,在“五位一體”建設中我們還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現在我國的生態十分脆弱,自然資源比較匱乏,而且在一些地方生態環境還很惡化,有些官員還是“GDP 第一”,片面的政績觀,沒有把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作為重要的任務,所以現在作為重點提出來。在布局上還要看到,五大建設必須加上黨的建設,實際上是六大建設。這些目標的實現,都要發揚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才能落到實處。
美好生活需要延安精神,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辛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報告多次談到“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為人民服務延安精神傳承。
2.2 延安精神的社會意義
建設文明開放的理想社會離不開延安精神。當今時代是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五四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延安精神奮斗的目標,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延安精神的目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延安精神要達到的理想境界。
建設美好家園要保護好自然環境,節約國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自愿,自立自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需要的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這些正能量的精神是我們黨戰勝困難,砥礪前行的法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延安精神。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和報告精神中,體現了延安時期的精神風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體現了黨和國家帶領人民,積極進取,決勝小康,為理想不懈努力的延安精神,是延安革命精神煥發出的時代風貌。
三、結語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延安精神。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和報告精神中,體現了延安時期的精神風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體現了黨和國家帶領人民,積極進取,決勝小康,為理想不懈努力的延安精神,是延安革命精神煥發出的時代風貌。
參考文獻
[1]鄧楚麟,胡翠玲.“延安精神”中國共產黨黨史中最有價值的思想傳承[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