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珊
關鍵詞:社區康復;腦卒中;偏癱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從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高密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康復醫學科住院治療并已出院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20例,并全部適合以下幾個要求:(1)參與研究的全部病人都適合由1995年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制訂的相關腦血管病的診斷準則,并且經由顱腦CT或MRI確診為腦卒中首次出現的病人;(2)病人的患肢在肌力方面屬于0~3級;(3)病人的病程不超過6個月;(4)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實施的評分應該超過8分,病人的生命體征處于平穩狀態;(5)在年齡方面是41歲到79歲之間;(6)已經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另外,對于心臟、肝臟以及腎臟等各種臟器具有嚴重病變的、患有惡性腫瘤的、出現四肢癱瘓的、有精神病史的以及因其他原因沒有辦法進行后期隨訪的病人進行了有效的篩查和排除。根據隨機數字表方式,將此次探究的120位腦卒中偏癱病人平均分成兩個組:對照組、康復組。對于兩個分組的病人在性別、年齡、卒中位置及其他相關方面等實施了統計學方面的對比,各種方面都沒有顯著性差異。
1.2 干預方法
將對照組的病人實施內科的常規性治療、中醫治療,并且把腦卒中社區康復的相關宣教知識手冊發給每一位病人,這些和康復組是一樣的,但是,不對此組的病人實施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治療,另外也并不阻止此類病人進行自發形式的康復練習、自己尋找并實施的推拿和針灸等相關治療,還有就是也不阻止病人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實施的康復練習與家人協助性的康復治療等。而對于康復組的病人,則在這些基礎之上再通過培訓過的治療師施行進一步的和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治療,治療的內容包括下文闡述的幾部分。
1.2.1社區康復的內容
(1)對處于Brunstrom恢復階段1~2期(也被稱作弛緩期)病人的康復練習方法
良肢位的擺放;
翻身動作的練習;
床邊實施被動形式的活動;
使用對稱性和不對稱性的頸部與腰部反射以及組合方式的反應去實施活動,從而促進肌張力的形成;
對于呼吸掌控進行練習;
練習坐位的平衡;
坐姿和站姿的相應鍛煉;
讓病人使用健康一側的手去進行一些能力范圍內的生活操作。
(2)對處于Brunstrom恢復階段3~5期(也被稱作痙攣期)病人所實施的康復練習方法
這一時期的康復治療主要目的是控制協同活動的模式,并且盡量練習肌肉和關節可以實施獨立的、隨意性的動作,從而提升各個關節的相互協調能力,漸漸的恢復病人神經方面的功能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自理活動。病人需進行的練習包括:
強化病人使用其患病肢體實施負重、抵抗痙攣以及加快分離活動等各種鍛煉;
從坐位起立到站位的練習;
站立中的平衡練習;
上下肢的活動掌控練習和手指功能的練習:鍛煉拿起和放下空罐頭瓶或相對再重一些的東西(如水杯和瓷碗等);讓病人把花生或玻璃彈珠自一個盆中移動到另一個盆中,以此來鍛煉手指功能;要讓病人積極的鍛煉上下肢力量;鼓勵一些適合重返工作崗位的患者強化訓練某些工作技能,以便將來能重新獲得工作的機會;
做一些有關日常的生活動作來強化鍛煉:鍛煉采用患病一側的上臂對物品進行加持,比如說瓶子及書本等,讓病人使用健康一側的手去對各種瓶蓋實施擰開的動作練習;應該鍛煉使用雙手去進行掃地、洗米、洗菜、翻書本、解扣鈕扣以及穿脫衣服等各種生活動作;
選擇健康一側,并使用椅背、書桌等支撐物進行站立的鍛煉;髖伸展位屈膝,屈髖屈膝準備邁步,注意髖膝踝的放松;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足跟著地訓練。
(3)對處于Brunstrom恢復階段5~6期(也被稱作分離協調期)病人所實施的康復練習方法
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側肢體,康復訓練的目的在于何如更加自如的使用患側、如何讓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通過訓練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種ADL能力,在保證運動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速度,很大程度的提高生活質量。病人需進行的練習包括:
肢體協調控制能力的訓練;
提高機體耐力的訓練;
精細運動的訓練;
側方行走訓練,先向健側后向患側;
改善步態的訓練:骨盆放松,屈膝加強訓練;踝背伸牽伸;
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離地;
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患肢負重,健肢前后邁步;
扶持下做站立兩足輪前交叉運動。
2 討論
2.1 腦卒中患者的基本特點
本次研究調查中男性患者居多;年齡以中老年為主;既往高血壓和高血脂發病率較高;患病類型為腦出血和腦梗死為主。
2.2 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現狀不容樂觀
首先發現腦卒中患者對社區康復知曉率低,各地政府以及衛生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改善腦卒中患者對社區康復的認識情況。在對社區康復了解途徑中發現,住院期間醫護人員的宣教是主要途徑,而電視廣播和社區宣傳的力度還不夠,這與我國國內其他地區的報道類似,提示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其他新媒體進行社區康復方面的宣傳,大力開展社區康復建設,加大經濟投入,針對腦卒中人權采取合適的方法等。研究表明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社區康復的服務無法獲得必要的財政支持,有沒有社會籌資機制,故而社區康復的開展現狀并不理想。可見國家要加大對經濟落后的地區的投入以及相應有關的政策支持,當地政府應積極籌備多方資源,推出惠民政策,爭取早日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參考文獻
[1]胡世紅,凌晴,許佳,江麗娟,陸赟,蘇楠,胡堅強,張雪峰,沈敏紅,李如意.基于區域醫療聯合體的腦卒中社區康復模式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2):2729-2733.
[2]籍玉紅,劉娟.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與社會心理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