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平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當前的新高考也逐漸向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所轉變,現代文閱讀逐漸改為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三個層級并重的格局,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查。因此,為了應對高考命題,高中語文教學也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本文從課外閱讀入手,依據“分析學生的特點,推薦符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閱讀行為”“開設專題閱讀課,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三個方面討論了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語文;課外閱讀;閱讀興趣;閱讀習慣
在新課改推行以前,高中語文教育呈現出“高考考什么,學校教什么”的狀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不再以高考為具體目標來進行教育,教師也開始重視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然而當前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均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為了凈化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應該注重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應該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課外閱讀量的積累與閱讀質量的提升。
一、分析學生的特點,推薦符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已經是語文教學界的共識,但具體的教學措施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分析和總結。當前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教師樂觀,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學業水平壓力較大,課余時間都在攻克數理化難題,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另一方面是教師所推薦的書籍并不適合學生,或者是學生在課上習得的閱讀技能并不能有效應用在課外閱讀中。面對新鮮的閱讀內容或者是閱讀材料,學生只能在摸索中嘗試著進行閱讀,導致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體驗。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選擇性的閱讀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對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則是不必急于求成。只有學生產生了閱讀興趣,才能夠自發地養成閱讀和積累語言文字的習慣。同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作具體有效的指導,不是廣泛地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而是引導學生讀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書籍,如《雜文》《散文閱讀與鑒賞》等。針對長篇經典著作,雖說對于學生閱讀量的積累確實有一定的幫助,也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素養,但不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短時間的閱讀,而是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讀長篇著作中的經典章節,主要是避免學生養成淺層次閱讀的不良習慣,讓學生能夠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閱讀,以保證學生積極動腦參與閱讀。
二、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閱讀行為
閱讀興趣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主要動力,要想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讓學生認真仔細地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收益,那么,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產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自內在動力的驅使下進行閱讀,達到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當前高考試題的改革將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上,通過對高考考試特點的全面分析,筆者意識到只有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才能夠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行為與閱讀習慣。
那么為了改變學生的閱讀行為,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做起呢?首先,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與個性特點,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滲透閱讀理念,利用溝通與對話來影響學生的閱讀理念。其次,教師自身需要為學生做好榜樣,做到課外閱讀材料不離手。同時,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使得學生家長具備科學的教育理念,并共同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為學生進行主動、個性化的閱讀做足準備。再次,在課內進行文章的解讀時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強調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感受,讓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邊記錄的習慣,督促學生在課上發表對于課文的認識和理解,而后針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最后,隨時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雖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但要想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教師還需要適當的干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閱讀材料的閱讀,并要求學生在一周后將小組內的閱讀成果在全班范圍內展示,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人物對話或者是詩歌朗誦等。多種考查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產生枯燥感,同時有效保證了學生參與閱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三、開設專題閱讀課,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為了督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有必要在課堂上開設專題閱讀課。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做好教學內容的統籌與規劃,利用好學生的語文自習課時間,讓學生能夠每周有至少一次的閱讀課用來進行課外閱讀。只有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投入足夠的關注,才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每周一次的閱讀課,主要是倡導學生將閱讀材料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來進行閱讀材料的閱讀。針對閱讀內容,學生的閱讀材料可以為著作的精選片段,也可以為期刊或雜志等等,最好能在20分鐘之內閱讀完畢,其余時間用來總結和分析,加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以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推薦學生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每周一次的閱讀課上能夠閱讀到與課內學習緊密相連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閱讀方向。
總之,在當前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所做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具備足夠的文學素養,具備應對高考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分析高中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符合他們認知能力的書籍,并嘗試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態度的影響下具備積極的閱讀行為,最后通過專題閱讀課的開設來進行相關指導,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菊珍.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9(09):11-12.
[2]陳曉娟.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9(06):16-17.
[3]李成文.打開學生課外閱讀之窗——高中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之拙見[J].林區教學,2015(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