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清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踏實學習的穩定基石。小學生學習數學處于剛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他們今后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從而指導他們有效地學習,獲取學習數學的認知和情感體驗,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一直追求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培養習慣
引言: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培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逐步形成的過程。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才能獲得成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習慣,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培養學生認真學習和專心聽講的習慣
上課要認真學習和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并注意觀察老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在同學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小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具有好動、易興奮、易疲勞的特點,課堂上經常會開小差,這是小學教師普遍頭痛的問題。針對這些特點,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語言要盡量貼近兒童,富有童趣。教學語言在精煉、準確的同時,更要生動、活潑,貼近兒童。
2.讓小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個小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小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于小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還要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練習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小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并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數學游戲。小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就自然會增長。
二、培養勤學好問和積極發言的習慣
勤學好問習慣的養成是小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需要,培養小學生的勤學好問習慣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善于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小學生本來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善于鼓勵和榜樣示范,激發思考。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小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讓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善于引導小學生主動質疑。及時鼓勵小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小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教師應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養成經常設疑的習慣,這也為小學生主動質疑創造示范,使他們知道如何去質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穎的設疑題,制造認知沖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問題情境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中產生疑團,形成懸念,置其于積極探索的疑境之中,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望。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與生活經歷,因此導致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新知構建與解決問題中表現為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與思考,教師要給學生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大膽陳述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的方法層出不窮,思維的火花在相互碰撞,閃爍,推動每一個學生努力思考、探索創造,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操作體驗的習慣
看到過的知識可能會忘,只有動手體驗過的知識學生才會銘記在心。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中恍然大悟,在動中產生聯想,在動中強化新知。一次動手體驗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經歷與體驗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操作體驗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升華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五、培養學生準確表達和善于歸納的習慣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復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并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學生學了某一類習題的解答方法,學完一個課時的內容,學完一個單元乃至全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總結一類習題的解題規律及方法,總結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小學畢業階段還要指導學生對知識的“面”和知識的“線”進行概括、總結等。這種習慣一經養成,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掌握知識要領,形成數學能力。
六、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減輕學生課堂學習的負擔,課后及時復習能夠起到總結和鞏固知識的作用。所以課前及時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學習習慣。對中、高年級,還要培養學生課后看學習小報、參考書、習題書,有好的內容隨時做些摘錄,常整理知識,動手做學具等習慣。
結束語:
我相信,只要教師能持之以恒地進行引導和訓練,學生會逐漸把握合理的學習過程,逐漸養成一種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積極地學、高效地學。良好的習慣是一種能力,小學生學習的習慣直接影響著他們學習的質量。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從思想上進行教育指導,也需要從行為上進行強化訓練,既需要指導,也需要訓練。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波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