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茶吾
摘? 要: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進社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融入血脈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研學旅行;本地資源;課外
引言:
研學旅行是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各種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資源,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研學旅行活動。通過課外研學旅游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立足本地實際,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呢?眾所周知,我們安化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同時也是生態大縣,旅游大縣,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梅山文化和黑茶文化舉世聞名。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本土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活動,普及生態文化,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弘揚和傳承我們的梅山文化和黑茶文化。
一、因地因時制宜,開展農業生態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超越了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面向大自然、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領域延伸與擴大。當今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大多數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低、實踐能力差。因此,在研學旅行中設計農業生態旅游,參加鄉村旅游,開展田園栽種與田園采摘等能夠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活動,不但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使學生積極進入情境中,自覺地參與實踐活動。安化本地有好多家農業產業化蔬菜種植基地,在疏菜移首栽秩時節,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去研學旋行,進行兩天到三天的活動。到了基地不是只看工作人員怎么勞動,而是聘請基地的技術人員當老師,教學生怎么培土,怎么施肥,怎么移栽秧苗;到了除草滅蟲的時節,安排研學旅行,進行兩天到三天的活動,請基地的技術人員當老師,教學生怎么除草滅蟲;到了收獲的時節,再安排一次研學旅行,請基地的工作人員教學生怎么樣采摘,才能保證菜品不受損害,怎么包裝、收藏、運輸,才能保障優質的蔬菜到達消費者的手中,放到老百姓的餐桌上。這種方式的研學旅行時間不一定要集中安排,最好分時段按照生產季節的需要安排。
二、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具有各種文化特色的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活動應該主題多樣化,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極富文化特色的研學旅行活動,吸引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進來。博物館、遺址景點、歷史街區、文化長廊等都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與歷史典故。以先賢的勵志故事,激勵學生。用我們安化梅山古人生存的遺跡與故事熏陶學生的人文素養。了解我們安化各地的一些人文歷史,可以幫助學生從我們安化本土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旅行與弘揚和傳承安化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安化是一個旅游大縣,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有蚩游故里、陶澍陵園等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也有茶馬古道、穿巖江峽谷、馬路口龍泉洞等自然旅游資源,還有黑茶博物館、云臺山萬畝茶園等黑茶文化旅游資源。還有廊橋文化、寺廟文化等旅游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們安化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安排不同的文化主題研學旅行。讓學生深層次的了解自己的家鄉,接受和認同自己家鄉的文化。從而讓家鄉的文明和鄉土文化扎根在他們的生命里。讓家鄉的人文精神融化在他們的血液中。從而讓他們從心里熱愛自己的家鄉,贊美自己的家鄉。可以按地域安排二至三天研學旅行活動,研究當地的旅游資源的形成情況和當地的民風民俗。也可以按各種文化主題安排二至三天的研學旅行活動。探討這種文化現象的起源和發展情況。如黑茶文化研學旅行活動、和歷史人文文化研學旅行活動等。
總之,我們安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安化的學生不必走出縣門,就能領略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燦爛的人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