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平
摘 要:有效的班級管理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動力,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在當前初中教育階段,班主任應當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不斷地探索新穎的班級管理策略,全面地提升班級管理的效能和質量,真正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事務中,感受到關懷,從而逐步提升學習的質量,更主動地融入到班級之中。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后進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成效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是,從實際的教育反饋中我們能夠看到,仍舊存在部分制約班級有效管理的不利因素,造成班級管理質量不佳的現象。因此,作為一線的初中班主任,我們應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并在應用于實踐中進行改進,從而逐步建構完整的進行班級教育管理的體系,逐步實現有效的班級管理。
一、發揮學生力量,實現后進生的轉變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在知識的建構上也表現出差異性的能力,所以,有的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一般,這也就促進了后進生的產生,如何在初中教育階段促進后進生的轉化,一直是班主任考量的問題。而班級是由學生組成的,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共同促進了班級的有效運轉,所以,在指導后進生進行轉變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幫助,讓學生基于彼此之間的互助性,逐步提升對知識的認知效果。
例如,在指導學生參與學習工作時,班主任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交談,結合對學生的觀察,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區分出班級中的后進生和優質生。隨后,教師以互補性的原則為標準,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優質生,也有學習能力一般的后進生。之后,教師讓學生明確自身在小組當中的位置和作用,對組內的后進生實施幫助,使得后進生能夠感受到來自同學的關懷,從而基于同伴的輔助,逐步找到學習的規律,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
顯而易見,在開展初中階段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作用,真正地讓學生對同伴進行幫助,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從而助力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尊重學生意愿,完成班干部選擇
素質教育理念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當中的主體,通過將新學習的知識與自身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逐步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其中指出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存在價值,認為學生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同時,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表述自身意見的愿望,他們也有參與班級管理事務的積極性,所以,班主任應當及時地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基于學生的想法進行班級事務的開展,使得班級管理的模式真正地從學生當中來,并且為學生所服務。
例如,就拿班級中班干部的選舉來說,教師就可以充分尊重學生意見,促進班干部的產生。在具體實施班干部的選舉前,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競爭班干部的職位,對于選擇競爭的學生,教師組織他們開展演講活動,闡述自己對班干部職務的認知。隨后,教師組織其余學生進行投票,并在班級中進行公開唱票,對于獲得票數最多的學生,教師將其設定為班干部。但是,班主任也應當向學生說明,班級中的干部人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學生看到班干部存在違反學校規定的行為時,有權上報教師,進行班干部人選的重新選定。
不難看出,在進行班干部的選舉中,班主任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真正地體現學生的想法,營造班級中的民主氛圍,使得班干部是基于班級中學生的民意下產生的,提高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位置。
三、引入即時通訊,建立家校共建
對學生實施教育管理,從來不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教師和家長雙方的義務,所以,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班主任應當有意識地引入家長資源,讓學生在教師與家長的協同管理下,逐步實現成長。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由于資源的短缺,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形式只有“家長會”和“家訪”兩種形式,而無論是上述哪種形式,對時間和地點都有極高的要求,這也就限制了班級中家校的共建。然而,現代即時通訊技術的產生無疑能夠改變這一境況,真正地建立家長與班主任的時時溝通,處處聯系,實現家校的有效共建。
例如,“微信”是現代即時通訊技術下的產物,在課下,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聊天群,將各學科教師以及學生家長都置于一個群當中,當學校發布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放假的時間,以及德育教育活動的主題等內容時,班主任都可以將這些內容以微信群為渠道公布給家長,讓家長可以及時地在家庭生活中進行調整,以期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校生活。同時,在微信當中也有“私聊”的功能,班主任可以引導家長以私聊的方式,與班主任取得聯系,共同針對學生的情況設定精準性的管理模式,促進學生的成長。
總而言之,班主任發揮學生的價值,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尊重學生的意見,實現班級中干部人員的設定,以及應用即時通訊技術搭建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都能夠有效地改善以往的班級管理模式,真正地提高對班級中學生的教育管理效能,但是,真正地實現高效能的教育管理,并不是單純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實的。因此,在之后的課堂中,教師應當繼續創建新穎的班級管理策略,并在具體的教育管理中進行實施,從而逐步提升教育管理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劉瑩瑩.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171.
[2]蘇晨曄.淺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