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教育部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主導模式。在職業教學中開展現代學徒制,學校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相結合,企業直接參與到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有效促進學生就業。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工學結合;證書;技能
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現代學徒制有利于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職業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現代職業技能為核心目標,教師要深入企業調研,與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教師與師傅合作教學,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傳統的中職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不夠,無法在真實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中培養出現在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現代學徒制教學,由學校、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共同進行教學指導,促進教學的改革,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知識,保證讓學生獲得全面又切實有效的教育。
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中,涉及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關系與利益,要求專業課教學以突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素質為主,注重實踐性,創新性。特別是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模式。
以下是筆者對現代學徒制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實施的幾點思考:
一、深入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指的是將傳統由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與企業合作,進行人才培養,與企業簽訂合同,形成一體化育人機制。將現在的職業教育與傳統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互結合,由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完成學生教學培養,學生也改變了傳統身份,既是中職學生,又是企業員工。
校企合作是現代學徒制的基礎,工學結合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對于中職教學來說,學生上學即相當于就業,教學時間分為企業生產和在校學習兩個板塊,學生在學校中是學生,在企業中則是學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接。
現代學徒制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之間的互動和連接,打破了學習和就業之間的界限,學生工學結合,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企業實踐工作中去,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工作素養和優秀的社會責任意識。學生在企業跟隨師傅學習,接觸企業工作的第一線,讓學生了解現在專業的發展情況,知道所學課程的應用情況,等他們畢業工作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快速、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去,有效的避免了學生在就業、擇業時候的無所適從。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以能力為本,就業為導向,將教學與企業對接,建立專業化的現代學徒制班級,根據企方的需求實施教學,以企業實戰項目為基礎,建立有針對性的學生培訓計劃,在保證教學內容完整性的基礎下,著重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的實際操作技能,保證計算機教學能夠滿足企業對計算機崗位的需求。
推進“雙證融通”,已經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都十分重要,將中級工、高級工、工程師的認證納入到教學體系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滿足上崗資質需求和上崗技能要求,保證學生畢業之后能夠迅速融入崗位。
推行工學結合,實行“雙導師”制,學校指定專業教師為導師,赴企業指導學生理論研究,企業則選派技術工人作師傅,負責學生崗位技能的傳授,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相互銜接。
我們的學生基礎較弱、大都對學習興趣不高,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克服這些問題,課程學習和講授盡可能安排在實訓場所或企業的崗位現場,緊密與實際結合,將課本上的具體操作過程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在師傅邊講解邊示范的指導下,學生便能較快地將課本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加強網上課程的建設,實現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增加學生自學時間,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平臺上,可以強化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師傅之間的互動交流,打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可以在線紀錄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時間,引入競爭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比。
三、改革傳統的評價模式
要建立以目標考核和發展性評價為核心的學習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評價要貫通校企,全面體現于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各個學習和實踐環節。將學生、教師、師傅的評價融為一體,實行教考分離,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
我們在實施教學效果的評價過程中,不但要有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效果評價,也必須要有對學生在企業工作時的成績評價,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負責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師傅考察學生的工作成績。教師和師傅共同商討,得出綜合成績,要體現學生對計算機課程學習的理論掌握情況和技能掌握情況,切切實實的提升學生的就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遷移能力,真正實現我校提出的“口袋有證書,手上有技能”的人才培養要求。
四、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幾個問題
第一,校企合作的不穩定性。由于眾多條件的限制,學校與企業的穩定的合作是很難長期保障的,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學校也要做好合理的應對機制。
第二,學校教育與企業管理的融合。特別是企業師傅們雖然實踐能力很強,而他們在教育表達等方面表現的不足,是與我們讓學生獲得全面又切實有效的教育是相悖的。
總之,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也是嘗試,這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總結,慢慢積累。需要學生、家庭、社會、學校、企業等多方通力合作,逐漸探索出切實有效的現代學徒制教學的長效機制,以更好地為培養計算機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年
[2]賈忠革,我國實施新學徒制職業教育可行性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2年10期
[3]魯婉玉,高職教育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大連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