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密
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不僅能在當下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進行廣泛的傳播,還符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一億有多大”一課為例,闡述微課在數學課堂中給師生帶來的方便和優越性,并通過合理地使用及完善,讓它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給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微課能激發學生的視覺感觀,調動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在“一億有多大”的教學中,由于一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這時微課就派上用場了,制作微課時可以從視覺效果出發,從一億有多厚、一億有多長、一億有多重來豐富學生對一億的感知,舉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加以對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我在教學中所選擇的微課從不同的角度對一億進行闡述,豐富了學生對一億的感知。這時可以利用微課錄制一段小視頻,在視頻中通過實驗推導:首先,從100張A4大小的打印紙,量出它的厚度是1厘米,100000000張紙的厚度則會有1萬米。然后,以教學樓為例,一棟教學樓高約25米,1萬米相當于400棟教學樓的高度。之后,通過做一個實驗,得出1千克大米大約有50000粒米,推算出一億粒大米重約2000千克,也就是2噸。我們全校師生共1500人,按每人每餐吃200克大米算,2000千克大米夠吃6.7餐。最后,一億個小學生手拉手有多長?先來量一量10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約10米。推算一億個小學生手拉手的長度約為100000千米。結合課件出示學校操場圖,進行數量對照: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一億個小學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能繞操場250000圈。
這些都是課堂上無法實際完成的任務,而在微課中輕輕松松就可以做到直接地展現,又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的感知直觀化,進而深刻化,化難為簡了。
二、微課是可以移動的課堂
微課的學習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將課堂帶回家,甚至放在口袋(存儲盤)里,隨時隨地可以拿出來學習,并且給學生留下實踐作業,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去獲得知識、技能,去拓展思維。隨著微課資源的不斷豐富,教師不再煩惱潛能生的學習了,學生可以回家好好復習;而優等生則可以通過課后微課,得到深化、升華。如通過觀看“一億有多大”教學微課的自學,完成下列學習任務:1.從1數到一億需要多長時間?2.一億張紙有多厚?3.一億粒米有多重?4.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有多長?5.一億納米= 分米6.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一億?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單掌握一億的相關知識。
三、合理運用,讓微課揚長避短
目前,微課還存在一些缺陷,教師在合理運用時還需進行完善。
1.微課雖然只有短短5—10
分鐘,但制作一個微課卻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選題、制作微課課件、拍攝視頻等,到最后的錄制成功,對許多教師來說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網上的微課雖然形式多
樣,但參差不齊,都要進行嚴格篩選才能拿來用,但符合自己需求的卻少之又少。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學習需求,制作有針對性的、合適的微課提供給教學課堂。
3.微課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掌握偏少,教師在進行課堂結構設計時必須做出合適的調整,科學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越來越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新的變革。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對于微課要學好它,用好它,將它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將它的欠缺不斷完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