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落實,各個學段、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有了煥然一新的發展變化,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相關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同時,高中體育與健康也越來受到重視與關注,提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的教學效率也逐漸提上了日程,本文分別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三方面對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改;策略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對促進高中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與眾不同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體育學科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與學生將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主要學科的學習上,甚至會占用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時間,隨著新的教學改革的開展,體育與健康逐漸得到了重視,學校與教師也逐漸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對其教育意義也有了全新、深刻、具體的認知,因此,提升高中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體育教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體育課堂感受到身心素養的良好變化,這就是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
作為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成長的高中體育教師,教師要深刻體察指導自身教學實踐的教學觀念,轉變傳統、落后的體育教學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體育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改變對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的認知,確實提升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在教學中逐漸傳達給學生重視體育學習的觀念,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不能有失偏頗,盡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上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體育發展的潛力,使學生獲得身心上的實質鍛煉與提升,這樣才有利于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開展實施。
例如,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應當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在課堂準備之前應當對學生的體育知識的了解狀況以及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身體而深入的了解,以此為教學依據結合體育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為實現最終的課教學目標提供必要的保證。教師也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用學生喜歡的音樂緩解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情緒,為學生播放他們感興趣的比賽視頻或體育明星,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發揮主體意識
高中體育教師在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的同時,與此對應的是,豐富高中體育課堂的組織形式,傳統的體育教學多數是按照準備活動、教師示范、集體訓練指導最后在進行自由練習的一整套流程來組織課堂,可是這樣長久以來學生感受不到課堂的新意和樂趣,認為體育課堂不過如此甚至產生一定的倦怠心理,對體育學習不夠認真使得體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對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進行科學恰當的改變,采取新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學習地位的組織方式,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訓練、教師示范點評糾正等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例如,在對廣播體操的相關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播放標準的體操動作視頻,在結合視頻口號對每一動作進行分解教學,為學生講解動作,注重運用巧妙的語言,發揮語言的啟發作用,用有趣的語言組織課堂,使學生以小組為活動單位,針對課上學習的體操動作分組練習,各組選出小組長,在組內有秩序地展開練習,實現互幫互組,教師在巡回指導,最后邀請各組在班級內展示,進而使學生快速掌握動作。
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效果
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學方法的組織下會產生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可見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產生的不可忽略的影響。因此,為了適應學生不斷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特征,高中體育教師用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有趣新穎的教學方法,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如利用多媒體資源、組織恰當的游戲、競賽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項目的魅力,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地、積極地汲取體育知識。
例如,針對乒乓球的教學,教師可以整合網絡上的視頻資源,為學生展示我國乒乓球在各項國際比賽中的風采,讓學生圍繞乒乓球以及我國的名將自由討論,點燃學生的激情。為了鍛煉學生發球、接球的熟練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人對打,逐漸加快速度直到一方輸球再換另一名學生上場,在強有力的實踐中提升學生能力。針對籃球的教學,在準備動作中組織“小漁網”的配樂游戲,由擔任“漁網”的學生觸碰其他學生,被捕捉到的就加入“小漁網”的行列,從而進行有效的熱身,教師可以創設比賽情景,讓學生模擬真實的籃球比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與健康教育雖然已經逐漸得到的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因此,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在不斷的實踐教學中,總結、提煉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提升課堂實效性,進而促進學生身心素養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蘆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問題探討[J].體育時空,2017,(8):164.
[2] 萬振海,羅豪.新課改環境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