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升
摘 要:我國行政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其與當前國內的社會發展、民生問題聯系緊密。事業單位人才、資金、物資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支出部分,由于事業單位所涉獵的業務活動范圍較為廣泛,因此,必須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本文就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研究展開闡述,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與措施,希望能夠為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新形勢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于2014年1月1日開始施行,其要求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嚴格把控,以期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務能力,強化對預算資金的管理,進而防控財務舞弊的風險發生。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任務迫在眉睫,只有貫徹落實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規范,做好事業單位內控,才能使事業單位在公共服務方面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不足之處
(一)內部控制組織架構有待完善
由于當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還未建設完善,導致其內部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且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傳遞效果過于低下[1]。內部控制體系的缺乏使部分人員在工作中缺乏執行力,進而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的配合受到局限,無法實現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作用。事業單位因內部缺乏協調,使其在多項業務活動中無法與他人做到有效連接,不能對內部控制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到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不利于事業單位各項服務和運營的有效實施。
(二)內部控制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有待提升
就一般而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員要求具備內控審計與評價的專業化技能,并能夠獨立完成工作職責,只有具備較高素質及奉獻精神的工作人員,才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順利運行的基礎。就目前來看,由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缺乏與其相關的專業化人才,多數工作人員對其專業化知識掌握不充分,業務執行能力較差,嚴重的影響到業務的開展。同時部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使內部控制體系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影響到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
(三)內部審計制度有待完善
有效業務程序的缺乏導致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能發揮與其相應的管理作用,工作人員無法對問題的來源與根源進行合理追查,導致相關的審計業務無法按照前期預算嚴格執行與跟進,使其審計工作的執行與計劃目標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長此以往導致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工作內容雜亂無章、工作人員由于職責不清無法履行個人職能,使得多數工作情況陷入糾紛無法解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絕大部分應國家要求而設立,是單位受外部壓力而被動設置的審核機構,多數審計部門沒有實際的職權,導致其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發揮自身作用。可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在應用中仍存在較多弊端,導致正常職能無法得到發揮,對事業單位的綜合運營非常不利,同時也會影響到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策略
(一)完善內部控制的層面組織架構
對于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而言,其首要任務應當以圍繞單位層面的組織架構進行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應當從其職能結構、權責分工及聯系、縱向管理層級、部門管理方式及其他組合形式展開,內部控制的層面結構強調事業單位的職責分工與層級劃分[2]。因此,事業單位管理者在完善內部控制的層面組織架構時應當從工作人員的專業分工、部門分工、管理層、控制層、集中權利與分散權利、層面架構的正規化入手。在事業單位內部制度規范中,工作人員應當按照職業基礎制度,明確其工作的組織形式與在工作中的具體分工,掌握其崗位所執行的權限與責任,在工作中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審核。因為事業單位本身工作范圍涉獵較廣,使得不同的事業單位部門擁有不同的職能。事業單位本身與其具體事務相結合,對本部門所具有內部控制體系有全面的認識與掌握,通過對其組成機構與業務部門的了解,進行相關財務管理工作的分析,并能夠對工作做出階段性的總結,針對在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進行反思,進而保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工作質量。
(二)提升內部控制人員綜合素質
事業單位各級部門應當要求工作人員簽署崗位責任書,以書面形式向工作人員描述內部控制體系中重點崗位的能力要求及道德規范,使工作人員在其崗位中能夠合理使用權利,認清與其他崗位之間的關系。同時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管理者應當將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進行有機結合,在其中找到平衡點,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開展內部工作。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有人為控制的,工作人員具有高素質、高能力才能獨立的完成任務,因此,管理者對員工高標準嚴要求,能夠提升內部控制人員的綜合素質。內部控制人員是否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及專業能力,其自身是否具有事業單位信息安全意識,其自身的職業道德都將對事業單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事業單位需要提升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切實的做好人才引進和內部重點培養工作,才能保證高素質內部控制隊伍順利開展工作。因此,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才必須加強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在工作中展現良好的團隊精神,能夠與其他工作人員共同合作。另外,事業單位要為工作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制定合理的薪資報酬,為員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升職機會,有利于創建內部控制的良好氛圍,促使工作人員能夠踏實、努力工作,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個人修養,培養其綜合能力,將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貫徹落實。
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內部控制體系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定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與規范講座,引導工作人員學習相關知識與政策,進而提升內部控制人員的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快速進入狀態。可見,事業單位只有重視工作人員綜合能力在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與實際地位,才能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而使事業單位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完善業務方面內部審計體制
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其內部發生的經濟往來活動遵循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進行審計處理,以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開展審計活動,以確保財務事項及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3]。事業單位采用信息化平臺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控制,完善事業單位業務方面內部審計體制,在辦公自動化、經濟管理系統化的過程中將內部控制體系的標準要求與實施措施與單位信息系統相結合,降低人為因素,保護單位信息安全。事業單位在完善業務方面的內部審計體制時應當強化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以其獨立不受事業單位管理層的制約,能夠自行開展審計活動。具體實行方法可以由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進行全面負責。
事業單位只有將內部審計納入正常軌道,保證其規范化與制度化能夠順利實施,在工作中明確規定內部審計的責任、職能、范圍及行為規章等,才能夠使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有規可循。同時只有明確規范化與制度化才能使其脫離人際往來,將審計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才能夠為事業單位的發展保駕護航。因此,為適應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內部審計應當不斷拓展自身的業務領域,加強對事業單位的風險管制,將其風險危害降到最低;同時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其內部制度的審核,建立完整、嚴謹的控制審核體系,進而強化審計治理與審計效益,為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總結
隨著事業單位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其一定要不斷提升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認識到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構的重要性。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體系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積極的措施構建完善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進而為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進而為其公共服務方面能夠有更好的發揮做出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學芹.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建設[J].中國集體經濟,2018(26):39-40.
[2]王榮.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現代經濟信息,2018(04):99.
[3]朱冬蕊.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