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妹
摘要:目的:分析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0例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照,隨機把其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20例,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的常規護理的方法,對試驗組的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護理模式,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生活綜合能力。結果:經過數據對比分析,試驗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與生活綜合能力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整體情況,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還可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綜合能力,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值得臨床上廣泛進行推廣。
關鍵詞: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早期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5-110-02
腦梗塞是現代臨床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類型,老年人的患病幾率要大大的大于年輕一代,此疾病發病的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腦部出現主動脈堵塞的情況,使得患者腦部周圍的神經受到壓迫而導致患者不能自主的控制自身的原始反射[1]。相關臨床護理資料顯示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提升患者病情的恢復,本文就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結果進行分析,現將報告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0例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照,隨機把其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2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61-87歲,平均年齡(62.4±14.1)歲,病程1.5-7年,平均病程(5.4±0.4)年;試驗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62.6±14.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0.3)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與病程資料間的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其中P>0.05。
1.2方法
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的常規護理的方法,對試驗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護理模式,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生活綜合能力,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早期功能訓練措施
此項功能訓練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如抬臂、屈肘、屈腕等康復訓練,還包括對患者進行翻身訓練。患者在康復后病情穩定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也要細致的對患者進行密切的觀察,觀察患者的功能訓練情況:關節是否得到充分的伸展。要定期的對患者進行按摩,推拿,配合營養神經的藥物、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使其血液可以得到足夠的循環,這樣的早期訓練可以刺激患者的患病部位,刺激患者的運動神經,避免出現廢用性萎縮或者肌張力升高。
1.2.2患者心理護理
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其自身的身體機能在不斷的減弱,一旦其發生腦梗塞,心理狀態也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卒中后抑郁的現象,給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量表的測定,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交流的時候要注意態度,做到體貼、懇切,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幫助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2]。此外,護理人員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后,要及時的給予其心理安慰,對于部分失語、構音障礙,無法正常進行交流的人來說,護理人員要及時的為其進行語言溝通,向患者主動介紹其病情,必要的時候通過語言或者是手勢等與患者進行溝通。
1.2.3安排個性化的訓練內容
患者一般在接受了15天的護理干預后,會有所好轉,護理人員可以為其安排行走訓練與站立訓練,并結合所學到的護理知識,科學的指導進行站立與行走的相關訓練,協助患者在床旁進行平衡訓練。在患者能夠達到基本的平衡后,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蹲起、跨步后續訓練,循序漸進的對患者進行訓練,如有不適,護理人員要及時聯系醫生予處理。
1.2.4實施早期失語護理干預
患者的情況逐漸趨于穩定以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咀嚼與吞咽等訓練。并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口腔進行訓練,聯系伸縮舌頭等一些基礎的訓練,再進行音節發音等后續訓練,患者在訓練的時候不僅可以訓練自身的長短句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患者的語言恢復能力[3]。
1.2.5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清淡、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食鹽量不能超過6g,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吸煙不飲酒,不吃動物脂肪、動物內臟、高膽固醇食物,多吃瘦肉、豆制品等,可以降低膽固醇及血液粘稠度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此外,護理人員也要提醒患者多喝水,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保障患者不能攝入過多的總熱量的食物。臥床患者常常會出現便秘的癥狀,因此要給予患者多吃芹菜、韭菜這些粗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感冒。患者注意控制血糖、血壓,因為絕大多數的腦梗塞患者都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把血脂血糖血壓控制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才能減少以后的復發。
1.2.6偏癱護理
對腦梗塞偏癱患者使用保護措施,用氣墊床。護理人員要協助其進行翻身、拍背,幫助其調整體位等,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褥瘡的現象[4]。護理人員將患者的關節處于關節活動的功能位置,對患者的肢關節與肢體等進行按摩,避免關節攣縮、變形、僵化現象的發生,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保證患者的血液正常循環。如果患者的偏癱程度得到緩解,護理人員可以協助患者進行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鍛煉,提升患者的生活技能,提升生活的整體質量[5]。及時更換潮濕污染的被服,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遵醫囑予營養支持如脂肪乳等增強免疫力,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使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效果更好。
1.3觀察指標
用Fugl-Meyer簡式評定法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價,輕度100-95分,重度85-94分,明顯50-84分,嚴重<50分;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良>60分、中41-60分、差<41分三個等級。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1.0對所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進行檢驗,其中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數據對比分析,試驗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與生活綜合能力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整體情況,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討論
腦梗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也就是腦梗死,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部缺血、缺氧的一種腦組織壞死的疾病,常見的疾病有腦血栓與腦栓塞等。大多患者此病的患者都會發生很多
的并發癥,例如肥胖癥、慢性疾病、心臟病等,可以表現為突然暈倒、半身不遂、休克與突發性的語言障礙等[6]。因此對這類病人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是十分有必要的,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疾病,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與整體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廣泛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曲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實施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8,27(02):92-93.
[2]吳林娟,吳麗平,王彩秀.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7):2427-2428.
[3]劉小青.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71-72.
[4]董丹.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1442-1443.
[5]林海麗,安學芳,吳海燕,王琴.循證護理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6):1118-1121.
[6]葉麗霞.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