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肖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保溫措施在胸腔鏡輔助下胸腺瘤切除術的有效性。[方法]分析胸腔鏡輔助下胸腺瘤切除術的病人30例。記錄鼻咽溫度、胸內操作時間、手術時間、術后麻醉清醒時間、術中出血量。[結果]觀察組低體溫發生率和清醒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或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保溫措施效果切實有效,可提高胸腔鏡胸腺瘤病人的術中護理質量。
關鍵詞:體溫保護;胸腔鏡;胸腺瘤;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5-183-02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gravis,MG)的發生、發展與胸腺內發生的免疫應答直接相關,約80%以上的MG患者合并胸腺異常,10%-20%合并胸腺瘤[1]。伴發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graviswiththymoma,MGT)病情兇險、預后較差[2]。本研究擬回顧我院行胸腔鏡輔助下伴重癥肌無力胸腺瘤切除術病人30例的手術過程,旨在探討術中綜合保溫措施在胸腔鏡輔助下伴重癥肌無力的胸腺瘤切除術的應用的有效性。
1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7月行胸腔鏡輔助下伴重癥肌無力的胸腺瘤切除術的30例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15例)與觀察組(15例)。對照組:男11人,女4人;年齡26歲-41歲(32.16±18.68歲);觀察組:男8人,女7例;年齡28-38歲(34.33±16.62歲),所有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體征、新斯的明試驗和(或)肌電圖等檢查診斷為重癥肌無力,嚴重病例術前服用溴吡斯的明60-480mg/d,術前均行胸片、增強CT檢查,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確診為單純重癥肌無力合并胸腺增生。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手術方法以平臥分腿位為例,簡要介紹手術步驟。在患者左上肢建立動、靜脈通道,插單腔氣管導管全麻后行導尿術。平臥分腿位安置方法:麻醉前請患者平臥于手術床上,頭枕硅膠頭圈,臀部平手術床的背板下緣。延長輸液管方便麻醉醫生用藥,將雙上肢收回體側,妥善固定。請手術醫師協助將兩側的腿板外展,兩腿外展角度小于90°,足跟墊硅膠墊保護,妥善固定雙下肢;術者站立于患者兩腿之間,掌鏡助手位于患者右側,腔鏡顯示器放在手術床頭側[3]。觀察孔位于劍突下方,2個操作切口分別位于第3肋間腋前線和第5肋間腋前線(女性位于乳腺下皺襞),探查粘連、癌腫位置及淋巴結情況。粘連分解后用超聲刀完成血管離斷和各組淋巴結清掃,經充分游離后,瘤體活動度明顯增加,無名靜脈此時也容易顯露。再自無名靜脈下緣以超聲刀切斷胸腺及其靜脈,完整離斷腫瘤與胸腺峽部。將腫瘤放入一次性取物袋中,將袋口提出切口外,再圍以紗布保護切口,將瘤體分塊取出。然后繼續切除包括雙側上極在內的胸腺組織。切開對側下半部縱隔胸膜,清除雙側隔神經前方的前縱隔脂肪組織。術畢于手術側留置1根胸腔引流管,分層縫合肌層和皮膚,已切開的對側縱隔胸膜無需修補。
術中綜合保溫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體溫保護方法。觀察組采用綜合性體溫保護方法:調節室溫至24℃~26℃,輸入液體加溫至37℃,胸腔沖洗液加溫至38℃~40℃,(1)輸液加溫:在靜脈輸注液體時先采用輸液加溫器將液體加溫至37~39℃,使之接近正常體溫,減少液體能量交換而丟失體溫;輸血加溫:輸血量較大時,預先采用加溫器將血液加溫至35~37℃,血庫取回的小量血液可放置20min后再輸注。(2)沖洗液加溫:手術所需沖洗液均需加溫至37℃后使用。(3)充氣式保溫毯:采用充氣式保溫毯加溫。保溫毯由充氣蓋毯和控溫主機組成,具體操作:①首先將蓋毯完全覆蓋于患者體表;②設置保溫毯充氣溫度為36~38℃;③將充氣管道接于蓋毯進氣口端,實施充氣保溫。(4)對術中使用CO2總量進行控制,在不影響氣胸建造的前提下,降低術中使用CO2流量,同時將CO2輸入管浸泡于熱水中,對CO2加溫[4]。
評價方法與指標分別記錄兩組病人入室時、手術開始時、手術開始后30min、手術開始后90min及手術結束5個時點的鼻咽溫度、平均動脈壓、同時記錄兩組病人低溫發生率、胸內操作時間、手術時間、清醒時間、術中出血量。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手術患者容易處于較低體溫(核心溫度34~36℃)的狀態[5]。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產熱和散熱間的動態平衡維持正常體溫。而圍術期由于自身因素、麻醉因素、低溫環境[6]等原因使該平衡破壞,導致手術患者容易處于較低體溫(低于中心體溫0.5~1.2℃)狀態。
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易發生低體溫容易被手術醫務人員忽略。有研究顯示大約50﹪的手術病人中心體溫低于36℃,33.3﹪的病人中心體溫<35℃,術中低體溫與術后并發癥關系密切,因此針對術中低體溫進行有效預防是圍手術期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本研究針對圍術期低溫的產生機制設計了相應的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中低體溫發生率、術后麻醉清醒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綜合保溫措施的效果是顯著的。
綜上所述,胸腔鏡輔助下伴重癥肌無力胸腺瘤切除術圍術期的術中低體溫現象必須引起重視,本課題設計實施的綜合保溫措施是有效和確切,易于實行的,可顯著提高胸腔鏡胸腺瘤病人術中護理質量和術后的回復質量。
參考文獻
[1]賈建平.神經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365-370.
[2]王衛,魏東寧.胸腺瘤相關重癥肌無力發病的免疫學機制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3,38(7):606-610.
[3]黎曉燕,陳長升,蘇麗華,等.平臥分腿位下經劍突入路胸腔鏡胸腺切除術的效果觀察[J].護理進修雜志,2017,32(12):1142-1143.
[4]MukaidaT,AndouA,DateH,etal.Thoracoscopicoperationforsecondarypneumothoraxunderlocalandepiduralanesthesiainhigh-riskpatients[J].AnnThoracSurg,1998,65(4):924-926.
[5]楊秀琳,王春梅.圍術期輕度低體溫及其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9,23(6C):1599.
[6]羅俊.術中低體溫的護理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3,1(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