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 張玉英 曾燕平 林捷
【摘要】目的:研究專題講座法培訓對口腔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對福建省某三級乙等專科醫院口腔特診科100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題講座法培訓后,再次對100名就診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經培訓后患者對護理配合操作技術滿意度上升9%;對維護就診環境滿意度提高11%,特殊情況及時協助滿意度增加13%;對疾病及健康知識普及滿意度提高10%,口腔健康宣教滿意度增加11%。前后兩次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專題講座法培訓,使口腔特診科護理工作的配合操作技術、維護就診環境、特殊患者優先、常見口腔疾病和口腔健康宣教能力有顯著提高,促進了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專題講座法培訓;口腔;患者滿意度;護理;特診科
【中圖分類號】R82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5-123-02
專題講座法形式上和一般課堂教學基本相同,但在內容上有所差異。課堂教學一般是系統知識的傳授,每節課涉及一個專題,接連多次授課;而專題講座是針對某一個專題知識安排一次培訓[1]。這種培訓方法適合于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了解專業技術發展方向或解決實際問題等[2]。在緊張繁忙的醫院臨床一線工作中,專題講座法培訓是一種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有快捷,方便,高效的特點[3]。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專題講座法培訓對口腔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為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對2018年11月12月就診于福建省某三級乙等專科醫院口腔特診科的100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之后1個月內對參與調查的護理人員進行4次專題講座法培訓,每次1小時,內容為護理專業技術,護理人文關懷,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配合態度。2019年2月3月對來診的100名患者進行同樣內容的問卷調查。納入標準:
①就診于口腔特診科,時間超過20分鐘;②思維與神志清楚;③聽力正常、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調查。排除標準:①智力障礙;②無法配合者。本研究內容經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研究方法
患者基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文化程度、疾病類型、就診科室等。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5]共設15項,包括4個方面內容,分別是護理專業技術(快速合理導診、及時安排就診、正確核實病情、積極配合護理、配合操作技術),護理人文關懷(維護就診環境、注重文明禮儀、保護患者隱私、特殊患者優先),護理服務態度(導診態度、接診態度)和護理配合態度(護理健康教育、常見口腔疾病、口腔用藥指導、口腔健康宣教)。應答選項的滿意度分別為不滿意、一般和滿意。
經患者知情同意后,使用統一指導語,采用無記名方式發放問卷。對于有理解或閱讀困難的患者,由研究者代讀并代為填寫。第一次問卷發放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98%。第二次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99%。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5.0統計分析軟件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和卡方檢驗進行數據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患者基本資料
前后兩次被調查患者的性別(=0.853,P=0.39)、文化程度(=0.007,P=0.99)、疾病類型(=0.055,P=0.99)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患者對特診科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對護士培訓后,患者對特診科護士的滿意度有明顯提高,在護理專業技術中的配合操作技術明顯好于培訓前(P<0.05);在護理人文關懷中的維護就診環境和特殊患者優先兩個項目,滿意度明顯好于培訓前(P<0.01);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見口腔疾病和口腔健康宣教兩個項目,滿意度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
3討論
經過專題講座法培訓,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兩次結果比較顯示護理工作的整體滿意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在培訓后,護理專業技術整體滿意度相對培訓前上升2%,其中提高最多的項目是護士護理配合操作技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護理人文關懷方面,維護就診環境與特殊患者優先的項目,兩次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可能與改善候診區域環境,對特殊患者施行優先就診原則,滿足了特殊患者需求,提高了就診效率有關。第三,護理健康教育方面,常見口腔疾病知識普及和口腔健康宣教兩個項目的患者滿意度增加幅度均超過10%(P<0.05)。這主要與特診科護士通過在候診區播放視頻,放置書籍及宣傳字畫方式對患者進行口腔疾病相關知識教育有關。
通過分析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將提高口腔特診科患
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有效措施歸納如下:
優化口腔護理操作技術流程:將日常基礎口腔護理工作項目內容,根據實際門診口腔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整理和分類,制定出口腔專科相應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術流程表,并將其制定成冊,供科室護士學習。同時,通過加強對科室護士進行“四手操作”技術培訓,以護士和醫生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進行口腔護理操作配合,使得口腔護理工作更加的具體有效。
提高口腔特診科護士綜合護理素質:科室定期組織護理禮儀培訓,美化口腔護士言行舉止;組織口腔醫學法律知識相關的培訓,提高護士應用法律常識的能力;組織
護士應對患者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提高護士應對患者的心理素質;定期組織常見口腔疾病知識培訓,以提高口腔護士工作業務水平以及疾病相關知識水平。
改善就診環境,簡化就診流程:為就診的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診療環境,如:在候診室播放輕音樂,緩解緊張情緒;候診室設醫保自助結算繳費機、智能電視機、冷熱飲水機設備、雜志書報刊物,為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務;診室裝修采用暖色調調節,掛上裝飾畫,擺放鮮花、常青植物,使患者精神放松。
(4)注重對就診患者的人文關懷服務:導診護士要提高識別并應對特殊情況的能力,如對孕婦、急性牙髓炎患者等,必要時應優先就診;對就診中過于緊張的患者,配合的護士應給予適當的安撫,幫助患者調節不良情緒,可讓患者手持壓力球緩解和釋放壓力;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應為其背部墊靠墊,減輕患者腰部不適,協助上下椅位,及時幫忙吸唾,減少起身漱口次數,縮短就診時間。
(5)做好口腔疾病知識的普及和口腔衛生健康知識的宣教:患者診療結束后,護士應及時準確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或相關口腔用藥方法。借助媒體,將口腔健康保健知識通過微博、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傳播和推廣,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的意識,授予患者日常口腔保健方法,幫助更多的患者做好保健工作。
綜上所述,通過專題講座法培訓,使口腔特診科護理工作的配合操作技術、維護就診環境、特殊患者優先、常見口腔疾病和口腔健康宣教能力有顯著提高,促進了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康喜元。在成人藥理學教學中開設臨床知識專題講座的嘗試及效果評價。現代醫藥衛生ISSN:1009-5519出版日期:2010期號:第15期頁碼:2316-2317
[2]趙文玉,許立巍,周自堅。結合工程案例的專題講座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出版日期:2013期號:第29期頁碼:235-237。
[3]李大蘭,汪青風,趙欣,黃永玲,羅瓊。手衛生培訓對口腔醫護人員手衛生效果影響的調查分析。廣東牙病防治ISSN:1006-5245出版日期:2014期號:第12期頁碼:635-637
[4]劉婷婷,釋棟,肖文美,劉凱寧,劉建。牙周病患者門診復診失約原因的調查及對策。中華現代護理雜志ISSN:1009-9689出版日期:2016期號:第9期頁碼:1235-1238。
作者簡介:張銘,三明,漢族,護師
通訊作者:林捷,福州,漢族,副主任醫師,博士,
口腔修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