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艷


摘要:目的分析風險意識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具體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住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n=30)與對照組(n=30)。分別施以常規護理管理方法和風險意識理論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的醫療糾紛發生率、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與護理人員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醫療糾紛發生率、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比對照組要低(P<0.05);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理論,效果較好,可使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大大降低,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風險意識;手術室;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5-129-02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的醫療水平和手術治療水平,大大提升了救治成功率。而作為治療患者的主要場所,手術室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臨床上為促進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提高,對合適的護理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將風險事件發生率降低[1]。臨床相關研究證實,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風險意識,能夠讓護理管理質量顯著提升,發生風險事件的幾率降低。風險意識要求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要強,可提前預防,在遇到各種類型的手術時可發揮有效作用,促進手術室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順利完成手術,讓患者的治療安全與治療效果均得到保證。本研究為對手術室護理護理管理中風險意識理論的應用效果予以了解,以2018年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做如下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8年收治的手術患者,共
60例,高血壓、高血脂及神經方面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對象之列。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平均年齡(40.211.68)歲;手術類型:急診手術17例,擇期手術13例。對照組中男女為15:15,平均年齡(40.351.85)歲;手術類型:急診手術19例,擇期手術11例。逐一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性護理管理,包括健康常識宣教、藥物指導、營養支持、心理疏導、生命體征監測等,觀察組患者則接受風險意識管理,具體包括:(1)護理風險防范:向每位護理人員分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同時學習借鑒國內外風險意識管理知識,立足于每周醫院對手術室風險事件的通報情況,展開培訓學習,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借助情景模擬手術,讓護理人員以演練身份參與到還原手術室里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中,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制定獎懲考核機制,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學習相關理論學識,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對新進設備與器械操作技巧做到規范培訓、靈活應用,防止發生風險事件。
(2)術前準備工作:手術前做好訪視工作,積極和患者溝通,對于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促進患者依從性的提高,一旦發現有對手術實行不利的因素需第一時間將相應解決方案擬定出來;提前消毒、清潔手術室環境、設備及物品,仔細對手術相關設備進行核查;對于特殊藥品需做清楚標注,標注時需保證字跡清晰[2]。(3)術中管理工作: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認真核對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將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降至最低;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醫生密切配
合,快速、精準的傳遞歸放物品,對血型與藥物信息予以仔細核對;患者體腔合閉之前,嚴格執行手術物品核查制度。(4)術后護理工作:把實際護理情況結合起來,借助問卷調查表對護理人員的多項情況進行調查,包括護理態度、醫學知識、操作技能及手術配合情況等,重視及改正服務薄弱環節,從物質和精神方面激勵表現優秀護理人員;術后1~3d對患者展開隨訪,第一時間將患者術后恢復狀況掌握,指導和處理不良事件。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針對兩組患者的醫療糾紛發生率、手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進行統計。利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以100分為總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基本滿意,<70分則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行t檢驗,若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結果
1.1兩組患者醫療糾紛發生率、手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
據統計,觀察組醫療糾紛發生率、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比對照組要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1.2兩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據統計,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討論
企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條件就是管理,而在醫院發展過程中也必須對管理引起重視,有效的護理管理可促進醫院護理效率和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也能夠讓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認知度和工作熱情顯著增強[3]。隨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人們對護理要求和質量愈加重視,但由此也使護理人員的壓力和工作量陡增,一旦日常護理過程中有護理差錯發生,就會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損傷,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必須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把醫療糾紛以及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作為現階段一種使用頻率較高的管理形式,風險意識管理適合在醫院管理中應用。醫院管理過程中往往有諸多風險因素存在,其可存在于護理操作、搶救以及安置傷患等過程中[4]。除此之外,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手術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細,手術室儀器設備更新快,器械種類繁多,所以也讓風險發生率增加。將風險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全面培訓護理人員技能,把護理安全意識與風險意識提高,通過考核制度幫助護理人員對自身知識和技能予以鞏固。從主觀層面分析手術風險,做到防微杜漸,可將
發生手術風險率大大降低,促進手術護理質量的整體提升,為患者提了供良好的手術環境,更加有效的保證了患者手術中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溫曲英,徐月娥,葉新蘭,等.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31(11):145-148,152.
[2]李小平.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藥,2015,37(18):2875-2876.
[3]羅瓊.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5):3415-3415.
[4]謝遠霞.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