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孩子的數學學習現狀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不嚴,不做作業現象。二是親情教育功能缺失,家庭教育不力。基于這樣的現狀,必須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理想 習慣 錯題本 學習方法
引言:
經過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對農村孩子的數學學習現狀頗為了解,總體來說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不嚴,不做作業現象屢屢發生、司空見慣。數學概念模糊,學習態度不端正,寫作業成了“應對”老師的差事,見到難題繞著走,淺嘗輒止,抄錯題,寫錯運算符號是常有的事。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和書寫不同步,拿到題目看到數字就寫,上到什么單元就用什么單元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不注意知識的連貫,更談不上預習和復習了。二是親情教育功能缺失,相對城市學生家庭教育嚴重滯后,多數是隔代監護,不懂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用他們僅有的一點數學知識輔導孩子,有時甚至還起相反作用。基于這樣的現狀,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所教的幾屆學生中,熱愛數學且學習優秀的孩子還很多,在后期的初、高中學習中數學成績也一直較好,根據我的自身經歷,現總結以下幾點體會:
一、幫助學習樹立遠大學習理想,堅定學習的方向
平時工作中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講述那些科學家的奇聞軼事,講述身邊那些學業大成的優秀學子的故事,幫助孩子從小以愛學習,長大做社會棟梁為學習的理想,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中華民族之復興而努力學習。數學的學習是枯燥的,樹立了理想學習就變成有意義,有趣的一件事了。
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保證學習的時間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它在孩子成長成才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來說,善于獨立思考,能夠科學利用時間正確處理學習與娛樂的關系等 都是良好習慣。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首先,培養孩子勤于思考,“學以思為貴”,思考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要用我們熱情的語言和堅定的神色鼓勵他們,教給他們思考的方法,正確用腦,遇到難題,提示他們抓住知識點,聯系已學知識,要有不解答出來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學習慣,無論在家、在學校,都應該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預習新知、復習已有知識,及時消化記憶,并形成一種時間定式。這樣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愛學習的情緒和愿望。上課時,積極和老師互動,訓練了孩子的專注力,培養自學能力,不等于要求學生總是在學習,那種杜絕孩子娛樂的方法只能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人在心不在,結果事倍功半,應讓孩子玩時盡情玩,學時認真學。高效、有目的的學習會讓每個孩子贏在起跑線線上。最后,培養孩子多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問的過程也就是孩子運用知識的過程。教師及時鼓勵和指導,千萬不要斥責,提示他們找出難題的知識點,因勢利導,讓孩子自己總結。帶著問題學習的孩子一定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只要教師能持之以恒地進行引導,孩子們就會逐漸養成一種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主動、積極、樂觀地學習,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幫助學生管理好一個錯題本,提高學習的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簡單通俗地理解就是做題,通過做題把已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運用。最后形成數理思維。所以,錯題本是孩子們完成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它能幫助孩子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記錄,并時時提醒,這樣在綜合復習時,能做到精、準、全,節省精力,提高效率,作為教師,要及時檢查、督促,并讓學生自己說出收獲。另外,要求孩子們把知識點、好題目布置到床頭桌邊,經常熟悉,耳濡目染,學生再次練習時的出錯率就會大大降低。
四、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方法,鞏固學習成果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新知識,糾錯舊知識的過程,指導好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去練習、去復習,正確對待做錯題目,它是發現問題的表現,做錯了題目就說明那個地方不懂,只有徹底搞懂并及時復習,學生成績定才能不斷進步。
五、善于激勵學生,讓學生始終保持一定的學習興奮度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很多時候,表揚的效力遠大于批評,平時作業練習,要分層布置,檢測時要重學生思維過程,即便學生做錯了題,也能在錯題中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恰到好處地給予肯定與激勵。我把孩子喜歡上數學課當作重要的一個教學自我要求,讓學生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興奮度。
六、主動聯系學生家長,和他們及時溝通信息,真誠平等關愛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期待
農村留守孩子多,學生家長不懂教育,要么溺愛放任,要么粗暴任性,作為教師要主動積極地聯系家長,及時溝通信息、交流心得,以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作為教師更要主動與孩子們交朋友,與他們打成一片,“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把關愛與期待當作教育孩子的重要武器,教育效果顯著。
以上是我工作的點滴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努力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做一名稱職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
作者簡介:謝飛,女, 一級教師,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銀屏鎮中心小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