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掌握語言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是一門實踐課,學習的首要目的是交流,語言技能也是通過交流,通過不斷地言、語,反復實踐才能獲得語言技能。本文將探討關于語言技能概念的界定、語言技能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
一、關于語言技能的概念界定
2013年版《英語課程標準》關于語言技能有這樣的表述:“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程要著重培養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與表達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語言技能關于語言技能的界定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聽、讀、看是理解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發展語言技能,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各教育學刊學報上對英語語言技能也有相似的論述。例如,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論文《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中的應用》中提到“英語教學的內容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其中英語語言技能是指聽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以及以上四種能力的綜合運用”。再如,《語言技能相關性研究的理據探索》中說到:“聽、說、讀、寫是語言技能相關性主要定義內容,英漢相同。漢、英語言技能有共同的物理基礎,表現為語言技能所以來的音、形語言素材,須通過人體相關器官完成輸入和輸出的雙向活動”。“語言技能可以理解成具有語言知識能運用這些知識正確理解句子和構造句子.”可見,英語語言技能離不開聽、說、讀、寫的實踐,同時,2017年《課程標準》增加了“看”的技能。
二、語言技能的基本特征
2003版《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技能的劃分是以六級-九級的分級形式,對聽、說、讀、寫四大技能分別進行的。2017年版《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技能的劃分是將學習內容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提高類)三類課程,學習中所涉及的五大技能所歸類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兩大方面分別進行的。理解多模態語篇除了需要使用傳統的文本閱讀技能以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鑒于這種技能在新媒體時代日趨重要,新版課程標準增加了“看”這一技能。
發展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就是學生能夠通過聽、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傳遞的信息、觀點、情感和態度等;并能利用所學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根據不同目的和受眾,通過口頭和書面等形式創造新語篇。在語言運用過程中,各種語言技能往往不是單獨使用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可以同時使用,因此,在設計聽、說、讀、看、寫等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關注具體技能的訓練,也要關注技能的綜合運用。語言學習具有持續性和漸進性特點,因此,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的培養是持續和漸進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具體學習活動中不斷實踐,才能達到最終目標。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
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首先,教師要設計綜合性語言運用活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結合起來,如:在聽力訓練中穿插看圖、問答、討論等說、看、寫活動,在閱讀訓練中穿插看圖預測、提取表格信息、續寫、討論等看、說、寫活動,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還要注意課內和課外訓練相結合。聽、說、讀、看、寫等技能的發展不僅要靠課堂教學,還要借助課外的泛聽、泛讀、自主探究、寫日記等活動來實現。
其次,語言技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育規律,運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活動中,選擇既有意義又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主題,創設豐富多樣的語境,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又能自由的表達個人情感和觀點。例如讓他們嘗試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朗讀、表演、做出肯定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聽、說、讀、看、寫打下良好基礎。
再次,我們主張要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和諧的課堂氣氛。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課,營造英語學習氣氛,給學生較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創造各種會話情景,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前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否認的重要地位,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優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充分發揮,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
最后,就是有意識在課內、外培養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據調查了解,不少學生課外只是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得一點書面作業,課后很少主動地進行聽、說、讀、看、寫的語言實踐活動。他們也很少聽錄音,很少背誦有用的句式,更不喜歡開口講英語或者動筆寫寫小日記。所以,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要作為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馮玉榜. 高中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與探索[D]. 廣西師范大學, 2002
【2】 張君. 語言技能相關性研究的理據探索[A]. 中國外語, 2006.
【3】 莫耀文. 再論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關系[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
【4】 王安琪. 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中的應用—以A中學暑期實驗班為例[D].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5】 唐建明. 初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J]. 素質教育,2013.
【6】 林金恩.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
作者簡介:于汶萱(1995—),女,漢族,山東龍口市人,教育碩士,單位: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