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雄
【摘要】:孩子們的心理教育是時代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在新時代,作為一名教師,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孩子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讓其快樂成長,與所有孩子們一同學習和生活。本文從心理教育的內涵、心理教育案例對做好心理教育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心理教育 案例 關愛 尊重
心理教育是近幾年研究比較熱點的話題,心理教育在我國的研究歷史相對較晚,心理教育的研究體系尚有不完善之處。盡管心理教育在歷史背景、理論基礎、教育內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心理教育因其屬于教育學研究的范圍,在教育的對象和目的,未來研究的方向及工作方式上,促進教育從業者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
一、心理教育的內涵
心理教育是根據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將其消極的心理狀態引領到積極的、樂觀的、健康的心理狀態上來。心理教育更多地借助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育的方式上,更多地治療心理暫時有缺陷的人,從心理上將其從心理疾病中解脫出來,保持心智的健康,避免身心健康的惡化。
心理教育側重點更關注一個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將一個心理有疾病的人引導到心理健康的軌道上來,這是心理教育的、最為主要的目的。心理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了“心理健康維護和心理行為矯正”兩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維護主要指通過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方式,將受教育者的人格、心理狀態、心理情感以及心理修養引導到正確的人格心理狀態。心理行為矯正主要指通過心理調節的方式將受教育者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焦慮、思想不集中、對生活感到無比的壓力和痛苦進行引導糾正,讓其擺脫心理負擔。將其心向陽光、積極的生活和學習狀態牽引。
二、心理教育案例
(一)心理健康案例——案例背景
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在我剛入崗時老教師對我們說的一句話,所以我一直堅守“不能讓一個差生掉隊”的信念,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心理起伏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興趣,讓學生盡可能地快樂地學習。
2017年,我曾經教過一個班級。班上一位學生,是一名女孩,她叫張**。剛接手這個班時,她的成績用“一塌糊涂”來形容毫不為過。語數成績均在50分以下,語文的基礎漢字不過關,數學大題不會做,小題老出錯。另外,這個女孩生活邋遢,不講個人衛生。女孩的父母忙于水果生意,疏于對其管理,所以這個女孩的作業從來不做。為此,我傷透了腦筋,甚至曾想過放任其自流,可終究于心不忍,覺得對不起她那一聲“老師”的稱呼。
(二)心理健康案例——處理辦法
在一次上“文藝園地”中的“才藝展示臺”時,我發現她舞跳得非常好,便適時地夸了她,并告訴她:“你可以把舞跳得這么好,想必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既然如此,學習只要多用點心,一定也差不了……”從那以后,真的發現她比以前用功了,雖然一開始成績沒有太明顯的進步,但上課回答問題時的聲音大了,課下也不再一個人地蜷縮在角落里,跟老師說話時,眼里有微笑而不再是害怕,我發現我的夸獎,讓她找回了自信。加上課余時間對她的輔導,甚至在一些雙休日把她和一些差生叫到家里無償補習。
同時,為了能喚醒他對學習的熱情,我不只是告訴“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道理,更在課堂之余、生活之中對他關懷備至。我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的一樣,走進她的內心深處,經常找她談心,讓她感受到我對她的關愛。心理教育健康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慢慢地打開了她的心靈,讓她從心理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拋棄了很多的不快樂,面對每一天的生活也快樂了許多,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心理之窗一旦充滿了陽光和喜悅,人生的態度也會端正,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
最終,她的語文成績由五十到六十到七十……甚至在那次期末考試中,考了91分。當我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看到這個成績的時候,激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也就在那一刻,我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經過我的教育感化,這個女孩的作業基本能夠完成,也變得講究衛生,性格由原來的孤僻內向變得開朗起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這個女孩成績的提高,她的家長每次見到我都是感恩戴德,甚至有時會提出一些補償,但都被我婉言謝絕。學生的進步就是給了我最大的回報,只要我的付出能讓他們有所收獲,我就覺得自己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心理健康案例——反思提升
通過這個女孩由弱變強的過程,我也在時常反思,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她的成長和蛻變,讓一個不起眼,成績很差的學生轉變成為一名不錯的學生。經過思考,我認為有兩點反思:第一要有關愛和鼓勵。第二要有尊重。正是從心理上抓住孩子們的需求,將關愛、鼓勵和尊重融入到孩子的內心,孩子的心理就會健康地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激勵了她的成長,激勵了她的蛻變,讓她一步一步走向了積極的人生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關愛弱體學生,讓愛撒心田。在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小學生需要表揚、鼓勵,他們就像種子需要陽光。適當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帶給學生的意義可能是老師和家長都沒有想到的。所以,在心理教育教育時,一定要植入鼓勵和表揚的基因,讓良好的品德慢慢融入學生的心靈。
在心理健康教育時,尊重對方同樣重要。在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中,要有師生平等的心態,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充分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老師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帶任何色彩地看待每一個成長的學生。老師要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心與心的接觸,塑造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核心素養。尊重學生,遵命學生的人格這也符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
三、結束語
面對新時代,老師更要秉承時代價值觀,通過心理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讓心理教育做到真正地融于教室的學習活動中。我想,因為心理教育,我會更加繼續關注心理教育,繼續研讀一些有關心理教育的論文或書籍,做好心理教育,讓所有孩子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M).華文出版社.2014.
【2】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