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莉 陳政權
摘要:由于長期受西方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語體的定義、性質、范圍問題,一直存在與其他一些概念、體系之間交相混雜的現象,造成了長期以來,語體學理論上的困惑,以及語體性質、范疇的模糊不清。本文通過對話語分類的進一步認識和對語體的性質、范疇的再探討,來甄別語體中突出的、有別于其他概念的語體性質,及其各級范疇。
關鍵詞:語體定義;語體性質;語體范疇
長期以來,在語體的性質、范疇問題上一直存在著明顯的分歧,現在有些研究語體的論著,把話語的各種分類混為一談,使語體的定義雜亂無章,從而直接影響到人們對語體的認識。為了澄清這種混亂現象,我們有必要針對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討論。
一、語體的定義、性質的再認識
一直以來,關于語體定義的說法各種各樣,李熙宗先生曾經把它們歸結為以下六種流派:一是“語言特點體系(綜合)”說。該種說法認為,語體是運用全民語言選擇語言材料所形成的語言特點體系或語言特點的綜合。二是“語言風格類型”說,他們認為,所謂語體,就是受交際功能制約而在語言運用上所形成的“語言風格類型”,并以此作為定義項的主要組成部分給語體定義。三是“功能變體”說,該說著重從由交際功能分化而形成的全民語言變異狀態的角度說明語體本質,以此作為定義項的主要組成部分給語體定義。四是“詞語類別”說。該說的支持者主要是把由語體色彩相異而形成的不同詞語類別作為定義項給語體定義。五是“語文體式”說。他們認為,語體就是運用語言時組織言語所形成的模式性、整體性的一定的言語結構形式、格局或類型,把它作為定義項的主要組成部分給語體定義。六是“言語行為類型”說。這類學者認為,語體是一種在言語行為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以動態觀察方式來看待語體。
從上面的六類語體定義中我們可以對語體產生這樣一些認識:第一,語體是適應不同交際領域、目的、內容的需要在運用全民語言的言語行為中形成的語言特點體系,它是在語言運用過程中受不同交際功能性因素制約,而對語言材料、表達手段長期選擇而形成的功能分化的結果。第二,語體是民族標準語經過歷史演變而形成的幾種相對穩定的語言功能風格類型。它是受不同的交際功能性因素的制約,運用全民語言而歷史地形成的,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都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幾種語言類型之一。第三,語體是全民語言的言語功能變體,它在本質上只是受功能性因素制導而形成的言語變異特點的體系。第四、語體作為社會交際領域功能分化的產物,實際上是受包括交際領域、目的、任務、對象等因素所構成的語境類型的制約,從而對語言材料、表達手段進行不同的選擇、組合所形成的結果。
二、語體的范疇的認識
1.語體范疇的劃分原則
在國內,語體的劃分也是眾說紛紜,下面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張志公主編的電大教材《現代漢語》把語體分為“應用性語體”和“文藝性語體”兩類;周遲明的《漢語修辭》和王希杰的《漢語修辭學》把語體分為公文語體,科學語體,政論語體和文藝語體四類。林裕文的《詞匯、語法、修辭》分為政論語體,科學語體,文藝語體,公文語體,口頭語體五類。袁暉的《漢語語體概論》根據語體的構成要素不同,把語體分為談話語體,公文語體,科技語體,新聞語體,文藝語體以及融合語體六類。王德春的《語體學》按照人類語言活動的總的語境類型,把語體首先分為談話語體和書卷語體兩大類,然后再把書卷語體分為藝術語體與實用語體,進而又把實用語體分為政論語體,科學語體,事務語體,報道語體。
我們認為,語體范疇的劃分,必須從語體的定義、性質出發,來確定各分支語體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上面的關于語體的性質分析來看,語體是適應不同交際領域、目的、內容的需要,在運用全民語言的言語行為中形成的語言特點體系,是話語的功能變體,是語言材料歷史性分化的結果。所以,在劃分語體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到各分支語體語境類型的概括性以及其語言材料的分化的系統性。我們比較贊同把語體首先劃分為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的分法。因為從人類言語活動的總的語境類型來看,首先把語體劃分為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是符合語體性質要求的,因為談話語體是人們在日常的、隨意的、非專門性的交談中形成的,它涉及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所以使用的語言材料較廣泛,而書卷語體是在集體言語活動領域中形成的,由于社會集體活動趨于專門化,書卷語體使用的語言材料比較專門化。談話語體適用于日常生活領域,書卷語體適用于集體生活的領域。
2.語體范疇的在認識
語體作為全民語言的功能變體,它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歷史地形成的,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但在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它卻有著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某一時代的語體風格特點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在某一特定時代,各種語體都以一定的方式彼此關聯,從而形成了這一時代具有整體性的語體系統。這種關聯的方式,大致可歸為三類:1)“本同”關系,它表明各種語體構成的物質基礎都是民族共同語的語言材料和表現方法,它的所有語體都是共同體的支脈而不是獨立語言這一本質在彼此關系上的一種體現。2)“排拒交叉”關系,這是一種橫向關系,它表明同層次的不同類型之間既具有一種對立、封閉性,同時又不斷地在進行交流滲透,封閉只是相對的性質。3)“包孕層進”關系,這是一種縱向關系,它表示具有整體性的某類語體,由于內部的對立所形成的語體分支在語言特點上既保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同時這些分支語體的語言特點是包含在作為整體的某類語體中的。
三、結語
通過王德春先生就話語從不同角度的分類學習,使我們找到了認識語體本質的切入點;通過對語體范疇的分類探討更加深了我們對語體特征的深層次的透晰。然而,對于語體的性質、特征以及范疇的討論還在進行,分歧依然存在。只有不斷跟進時代的發展,深入學習、深入探索,才能完善我們對語體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德春 陳瑞端《語體學》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2]李熙宗《關于語體的定義問題》復旦學報 2005年第3期
[3]丁金國《語體的屬性及其運行機制》煙臺大學學報 2014年3月
作者簡介:
陳文莉(1967-)副教授,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陳政權(1964-)副教授,專業:軍事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