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語感,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朗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笨梢姡首x教學,既是傳統的,又是時興的;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
所以,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語感、形成閱讀能力的極為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設計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
一、朗讀可以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學習興趣,目標就無從談起,而朗讀卻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往往都是些美文。特別是古詩文,它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奏,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朗讀有助于增強語感。
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培養語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朗讀。
呂叔湘曾經提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倍首x則是有效增強學生語感的捷徑。
在閱讀教學中,我也很重視朗讀教學。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加強了對文章的理解。如學習《故鄉》這篇小說時,最后一段的理解就是一個難點。我先讓學生齊讀、然后自由讀,各自體會,學生很快就知道運用了比喻手法,把“希望”比作“路”,再讀,又把握了否定和雙重否定的意思,繼而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那就是——只要我們共同奮斗,希望是會實現的。這樣,通過朗讀,不用老師照搬現成的教參說明,學生既完全理解了小說的內容,又鍛煉了語感,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朗讀可以提高學生口語的表達能力。
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魯迅講述了自己少年時代在百草園快樂無憂的生活時,境況和現在的孩子距離很遠,長期固定在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和玩慣了電子游戲網絡游戲的學生,初讀課文時是不會體會到那個空曠的院子,矮墻斷壁間會有怎樣的快樂。但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的閱讀“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這一段。隨流暢的語言,園中的景象一下子都堆到孩子的面前,多彩的植物,可愛的昆蟲,讓這些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們穿越過文字,從視覺,觸覺,味覺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滿足,同時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對于一個孩子在園中快樂無憂的生活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讓學生仿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句式也來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快樂生活,那豈不是既積累了材料又完成了口語能力的訓練任務,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朗讀可幫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
朗讀,可以形成語感。語感對于檢查語病,改正語音不通,拗口,邏輯不嚴密等問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魯迅先生說:“在看和讀之中,能夠發現重復羅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煉了;能夠找出拗口,不通順的地方,把語言改通順,流暢了?!比~圣陶先生說:“讀文章,寫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憑手寫,還要用嘴念……自己寫了東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順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p>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常常跟學生說的話是“一定要做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如果連自己都不讀或者說讀不懂自己的文章,其他人怎么可能讀得懂呢!所以我們要改正基礎年級才需要朗讀的錯誤觀點,雖然在中考高考中未直接考學生的朗讀的情況,經其中許多題目都關乎朗讀,直接的,如:“語病”題、“詩詞鑒賞”題、“誦默寫”題等。間接的,如:“寫作”題,這些都有賴于學生在平時大量的反復朗讀來實現的,光靠大量無聲的習題只會損傷語文的美感,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出不會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考試高手。
五、朗讀可以陶冶情操。
眾所周知,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我認為,朗讀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這是因為漢字有四聲之別,因此就有了聲調之抑揚;漢語重聲韻之連綿,因此詞語便有雙聲、疊韻、全重疊、交錯重疊等組合形式;漢語講究節奏與對稱及聲韻調的組配,因此而產生特有的節律之美。此外,更重要的是朗讀的內容非常豐富,直接沖擊著我們的心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
六、朗讀可以喚起學生心聲,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讀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語言的感受能力,培養感情素質。因此,朗讀是情感的天窗,它能使學生直接流露喜怒哀樂,通過朗讀,讀中入境,讀中生情,讀中明理,同時培養想象力、表達力和鑒賞力。
朗讀作品是一種感化、一種熏陶。讀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詩是讓人心蕩神往、情思橫溢、如飲甘露、渾身清新舒爽,給以無窮的力量。文字是冰冷的,但是讀出來,它便有了鮮活的生命?,F行的語文教材有許多精美的詩歌。詩歌的語言富有節奏感、音樂感。詩中激昂的情感、高尚的思想,都是通過詩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正因為如此,只有通過反復地吟誦,我們才能體會到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的豪情壯志,才能領悟舒婷在《祖國,我親愛的祖國》中的真摯的愛國思想。
總之,朗讀,是學習語文課程的重要方法,它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廣大語文老師應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使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本文系課題《中學語文高效教學與朗讀策略的研究》立項編號JJYKT1838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