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東
【摘要】:本文選取南京大學《從目的論視角探索文學作品的英漢翻譯》和首都師范大學《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及規避策略》的兩篇翻譯報告,從論文的選題與創新、論文的摘要、論文結構、論文寫作中的研究過程與結論和引文與【參考文獻】:規范等六個方面來對這兩篇論文進行分析,希望能從兩所不同大學的翻譯報告中汲取翻譯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和經驗,以此提高學位論文的寫作。
【關鍵詞】:學位論文 翻譯碩士 論文寫作
Abstract
This thesis selects two translation reports from the Nanjing University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and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hinglish Phenomen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avoidance strategy. From the topics and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the abstract of the paper,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conclusion these six aspects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former selected papers. On this account,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hopes to draw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s dissertation from the translation reports of two different universities,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writ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Key words: dissertation, ? MTI, ?thesis writing
學位論文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學位必須撰寫的論文。本文作者通過南京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兩篇翻譯碩士學位學生的翻譯報告,來進行研究,以求在以后的學位論文寫作上對寫作者有所幫助。
一 論文簡介
本文所選取的兩篇翻譯報告源自南京大學《從目的論視角探索文學作品的英漢翻譯》和首都師范大學《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及規避策略》。前者是以美國女作家Donna Tartt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小說為例,探討如何以目的論為基礎來研究文學作品的英漢翻譯。后者的論文相對于前者而言則更加偏重實踐性,主要通過描寫“中式英語”的特點進行分析,將其與中國英語的概念進行區分。
二 論文分析
(一)選題與創新
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待論文選題要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對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有三點要求:(1)專業性:所選擇的題目要體現出翻譯碩士學位的專業特點以及符合該學位的教育培養目標。(2)創新性:要選擇新穎、沒有前人譯本出版發表的材料。(3)實際意義:所選擇的論文題目應該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價值,譯文和報告應該有助于幫助翻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實踐過程的改善。
(二)中英文摘要
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論文摘應是一篇獨立的短文,是一篇論文的精華之處。根據國家相關法規,三千字以上的學術論文必須有中英文摘要,因此中英文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摘要一般由研究對象、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要素組成,本論文就以上四個要素對所選取的兩篇學位論文來進行分析比對。
(三)論文結構
論文的主體結構一般由引言、文獻綜述、理論框架、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組成。引言是屬于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是整個論文的開場白。本文所選取的兩個學校的翻譯碩士學位論文都含有引言這一部分,內容完整清晰,很好的介紹的本篇論文的主要內容。
文獻綜述是在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就國內外在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而本文所選取的兩篇學位論文都缺失了文獻綜述這一部分,沒有提及之前有關該領域任何相關理論的介紹,是這兩篇翻譯報告不足的部分。
最后一部分是總結。在這個部分,南京大學的翻譯報告采用了三段式格式來進行總結,第一段說明了本篇報告采用的理論,第二段說明了在翻譯實踐中所運用的翻譯策略,第三段則對全文進行總結。整體結論部分較為完整。相對于南京大學的翻譯報告而言,首都師范大學的這篇翻譯報告則較為簡短,只有一段話進行全文總結,還可以再加一些進行深化。
三 結語
本文所選取的兩篇翻譯報告各有其優缺點,都有我們值得借鑒和需要去關注的地方。前者南京大學的翻譯報告是針對美國小說《金翅雀》的翻譯研究,主要運用“目的論”來進行討論研究;而后者的翻譯報告則更加偏重實踐性。本文所選取的兩篇翻譯報告的整體結構都是比較符合學位論文的規定的,但是后者首都師范大學的翻譯報告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撐,且兩者都缺失了文獻綜述這一塊。但這兩篇翻譯報告整體而言翻譯的內容都很簡練精準,用詞較為準確。除此之外,我們要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其運用到整篇翻譯報告中,同時也要重視選題的新穎度,讓翻譯報告更加有價值,同時,翻譯的質量也要保證。總而言之,我們要在平時多加積累,多學習,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天.從目的論視角探索文學作品的英漢翻譯[D]. 南京: 南京大學, 2016.
【2】 姚洋.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