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貿易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卻成為帶動貿易增長的重要途徑,而傳統跨境物流卻制約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跨境物流海外倉模式的出現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并在跨境物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主要對傳統跨境物流模式與海外倉模式進行比較,并分析了海外倉的價值效應,即成本效應、出口效應及創新效應。
【關鍵詞】:跨境電商 跨境物流 海外倉 價值效應
1.跨境物流海外倉的簡介及發展現狀
海外倉是指以海外倉儲為服務基礎平臺的配套跨境物流體系。若僅僅將海外倉理解為跨境電商在境外用于存放貨物的倉庫,就大大貶低了它的價值。海外倉的整個配套跨境物流體系涵蓋了貨物運輸、貨物清關、境外倉儲管理以及境外包裝配送等。整個流程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頭程運輸、海外倉儲以及本地配送。從事出口跨境的企業首先要將出口的貨物運輸出境,并存儲于海外倉庫,由海外倉庫對貨物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在接到賣家的訂單指令后,倉庫管理方在對商品進行分揀、包裝后進行配送。
我國海外倉的數量不斷增長,國內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在境外布局海外倉,物流企業也乘著海外倉的發展勢頭紛紛涉足海外倉服務業務,大型企業也選擇了在境外自建海外倉。2013年我國境外海外倉數量僅為50多個,到2016年卻發展到500多個,年均增長率達到77%。跨境電商行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是物流卻成為制約跨境電商業務增長的一大瓶頸,高昂的配送費用、頻頻出現的物流延誤、丟包、禁運等問題也使得跨境電商的零售業務愈發顯得“雞肋”。海外倉的出現突破了傳統物流對商品的種種限制,為賣家節約了物流流通成本,也為買家帶來了更為舒適的購物體驗。
2.傳統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模式的比較
(一)傳統跨境物流模式
傳統的跨境物流主要適用于直郵模式,適用于質量小、規格好以及利潤空間大的商品。具體做法為跨境電商賣家在接到客戶訂單后,對商品進行分揀、包裝后進行郵遞配送,配送方式較多的選擇郵政業務或國際快遞。郵政業務是我國跨境物流的主要使用的物流方式之一,我國跨境電商一半以上的出口業務包裹均是通過郵政系統配送。郵政業務使用起來較為便捷,但郵政業務多為小包裹,配送時間較長、商品退換貨麻煩、且容易出現海關對貨物的查處等問題。國際快遞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使用較為普遍,有服務好、丟包率低,但帶來的物流成本較高。可以看出傳統跨境物流模式下的快遞小包形式極大限制了我國跨境電商產品出口的種類,導致我國出口的產品限制在小體積商品,而大件商品在跨境電商顯得出路難尋。另高昂的快遞費用擠占了我國企業的利潤份額,從而也降低了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熱情。
(二)海外倉模式
海外倉儲模式是通過賣家批量發貨至海外倉庫,在境外買家有需求時,由當地倉庫直接分揀、發貨,整體采取了“先發貨,后銷售”,由境外倉儲的供應模式。相較于傳統跨境物流模式,海外倉模式物流成本低,賣家更有能力提高商品售價,從而提高單件產品的利潤率;同時提升了物流的配送效率,改善了客戶購物體驗。相關數據顯示,由海外倉直接發貨比采用中國本土直郵的方式成本可降低20%~50%,且銷量要多三倍以上。但海外倉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點:第一,在從事出口的跨境電商使用海外倉批量備貨相較于傳統小包清關方式更為嚴格。第二,需要提前預測產品銷量,一旦商品出現滯銷,將產生較大的倉租、運費、以及占用資金的成本。可以看出海外倉適用于庫存周轉較快的熱銷單品,或體積大、重量大,難以空運的大件貨物。第三,海外倉要完成貨物“最后一公里”的運輸,需要與本地配送服務商密切配合,就要求海外倉經營者對本土配送服務有一定的了解。
3.海外倉的價值效應分析
跨境物流海外倉的價值效應主要體現在成本效應、出口效應以及創新效應三個方面。
(一)成本效應
傳統跨境電商企業通常與中國郵政或國際快遞等物流商合作,這種國際快遞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陷:快遞費用較高、物流流通時間長及顧客要求退換貨等問題。我國從事跨境電商企業一般為利潤率較低的小件物品,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由于直郵費用較高,商品單價加上運費之后的合計與境外本土商品相差無幾。在海外倉模式下,跨境電商賣家一般批量發貨,淡季海運,旺季空運提前備貨至海外倉的形式,從而降低了單件商品的運輸成本,提高了商家的利潤率。
另一方面,傳統直郵模式下由于存在物流成本高、流通周期長等問題,容易出現丟包,且產品的售后服務(如退換貨和維修等)通常很難實現。海外倉模式完善了直郵模式的售后服務不足的問題,如提供產品的退換貨及基本維修等,從而相應的降低了跨境電商賣家承擔退換貨帶來的沉沒成本的風險。
(二)出口效應
1.擴充出口產品品類
在使用海外倉之前,我國跨境電商賣家出口的商品多為體積較小的商品,如深圳的3C產品、江浙的服裝、飾品等產品,原因在于我國對于進出境商品有嚴格的質量和體積限制。在直郵模式下,產品品類受到嚴重的限制。在海外倉模式下,商品的頭程運輸一般為批量發貨,會使用將采取海運或空運的傳統運送模式,相比直郵模式下,將更節省運輸費用。海外倉的使用突破了直郵對商品體積和重量的限制,跨境電商賣家可以經營的商品品類更豐富,從小件物品轉而向家具、家電、機電床等大件物品進軍,為我國一些大件產品的出口尋出新途徑。
2.擴大產品交易量
海外倉模式實現了本地發貨,縮短了物流流通時間,能為客戶提供退換貨以及其他售后服務,消費者也更傾向于購買本地發貨的商品。
(三)創新效應
1.產品創新
來自不同關境的供需雙方通過互聯網對貨物及服務進行交流,減少了中間流通關節,通過海外倉進行發貨,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反應速度,降低了貿易流通成本,從而將資金用于新產品的設計研發、產品營銷等環節。
海外倉的使用,拓寬了從事跨境電商企業的業務范圍,面對來自海外的需求各異的消費者,這就要求企業根據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形色各異的消費習慣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這必然會成為企業進行創新的新動力。在海外倉模式下,產品會受到多方監管,因此會誘導我國跨境電商賣家重視自身品牌,挖掘企業創新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2.相關服務創新
由于跨境電商賣家對海外倉倉儲運營管理要求很高,這對海外倉管理方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新要求。海外倉的自動化水平保證了企業庫存及物流信息的暢通,使得海外倉的整體操作流程更加智能化。鑒于此,海外倉管理方會不斷創新相關服務,使海外倉的管理更加自動化、標準化。
另一方面,海外倉實現了對跨境電商企業服務內容上的創新。就前向而言,為了方便跨境電商賣家,第三海外倉可以為頭程運輸提供物流、代為清關等服務;就后向而言,多數海外倉推行了海外倉與體檢店結合的經營模式。這種服務上的創新不僅有利于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跨境經營模式,更有助于拓寬企業的銷售渠道,加快企業走向國際化發展的步伐。
4.海外倉進一步發展展望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壯大,海外倉將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海外倉業務受當地的關貿政策影響比較大;海外倉的建設過于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將面臨市場無序競爭和倉庫空置等風險。作為提供海外倉服務的企業要注意在保證自己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要保證自己業務合乎地方法律規定,避免因違規操作給企業自身帶來損失;同時需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及發展規模,科學分析海外倉建設的規模和地址,不能盲目投資。對于政府來說,應加強與國家或地區間的商洽活動磋商,為海外倉企業提供法律保障;加強對當地貿易政策相關風險進行監測和預警,及時與相關企業互動以規避風險。除此還要加大對跨境電商相關人才尤其是物流人才的培養,如積極推動國內高校增開相關專業的課程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積極發揮駐外機構的資源優勢,培養熟悉海外倉所在地狀況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葛巖.跨境物流海外倉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3):77-82
【2】李向陽.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途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4(10):107-112
【3】魯旭.外貿B2C海外倉的流程再造效果與市場價值[J].對外經貿實務.2015(11):63-66
【4】潘意志.海外倉建設與跨境物流新模式探索[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5(9):130-133
【5】孫康.海外倉的利弊分析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J].國際經貿.2016(6):29-31
【6】吳建功,唐斌.“一帶一路”形勢下我國海外倉戰略布局[J].經營管理者.2017(4):9-11
【7】張開旺.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儲問題探析[J].價值工程.2016(1):61-63
【8】張曉燕.我國跨境物流海外倉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7(1):84-87
【9】資道根.海外倉模式下跨境電商物流成本控制[J].對外經貿實務.2015(8):175-180
作者簡介:崔錦錦(1993——)女,漢族,河南商丘,上海大學經濟學院,2016級研究生,國際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