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在思想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九大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文化建設新任務。
在新時代,提出文化自信,既順應時代要求,也符合中國的發展。新時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源自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積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建立新時代文化自信,日漸凸顯出固本浚源、凝魂筑夢、建立話語體系的重要價值。
一、什么是文化?
我們要了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首先要清楚一個問題——文化是什么?說到底,文化其實就是一系列價值判斷。比如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哪些是善,哪些是惡;比如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喜歡吃湯圓;喜歡山水畫、京劇還是昆曲。文化其實就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文化就在我們身邊,文化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源泉
文化自信是在國家、民族、政黨和個人進行深入反思自身文化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基礎上,對自身文化的肯定、認同以及面對外來文化時所持有的理性態度。新時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源自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積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底氣之根,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是文化底氣的中流砥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是文化底氣的基礎,而正確的文化政策則是維護文化底氣的制度化保證。【1】
(一)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來自咱們身邊的文化: 茶道、酒文化、剪紙、雕刻、中國功夫南拳北腿等等,這些都屬于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氣之根。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極具生命力和創造性的文化,一部中華文化史,同時是一部中華文化思想創造史。在歷史上,歷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從不同方面對中華文化積累作出自己的貢獻,各個時代都有作出突出貢獻的思想家和傳世經典文本。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都是代表自己時代性的文化珍品。中華文化的創造性和時代性特征,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歷經5000年發展從未中斷,全賴這種創造力。一種沒有創造力的文化,就是沒有生命力的軀體。傳統文化遺產能否保存,能否發揮它澤被子孫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蔭應,而應該是后世子孫的繼承、發展和創造。歷史證明,民族文化遺產無論怎樣豐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文化自信的底氣不僅來自傳統的輝煌,而且更有賴于現代的繼承和發揚。
(二)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中取得的成就,無比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華傳統文化世俗性和家國情懷的繼續發揚與升華,以及它的創造性和生命力,在當代體現為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承載著歷代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的心血,無論是昂首闊步帶鐐長街行,或是被暗暗處決,或者是戰死沙場,都是在為理想和信仰而犧牲。這種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而犧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紅色文化是用奮斗和鮮血書寫成的有字的和無字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紅色文化,他多次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文化,是為了人民過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這樣說,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既來自我們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富性與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創造精神,也來自體現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紅色文化的革命性、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導向性。在當代,如果不重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重要構成這一現實,就很難全面理解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底氣由何而來。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取得的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的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經濟、政治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起精神支撐作用,貫穿于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之中。反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自信的底氣。
三、新時代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時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在往前走,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永遠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們還存在不少社會問題需要解決,需要不斷深化改革。可以預見,隨著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會不斷提升。
總之,要實現新時代文化自信,就要從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克服文化認同危機,為世界文化發展提供中國智慧等多個方面作出努力。作為新時代中國人,我們應當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精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時俱進,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共同努力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論文化自信的底氣》陳先達《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11日.
作者簡介:賈真,1987年8月生人,中共陽谷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