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
【摘要】:非遺文化在傳統傳播方式受阻的今天,必須借助新的媒介進行融合而后傳播。本文通過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動漫的交叉,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的可行性。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動漫化
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浸潤交織出整個民族深藏于歷史長河中的記憶。然而現實中由于多種因素造成大眾對這些精神文化財富缺乏認知,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和發展越發艱難,使得這些記憶僅僅停留于歷史長河中,將這些記憶挖掘、拾起、理解并傳播出去才能切實保護我們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傳播方式受阻的今天,非遺文化只通過傳統的方式以內部力量傳播已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必須借助新的媒介進行融合而后傳播。在我們的印象中,非遺文化是古老悠遠的民族記憶,而動畫是輕快靈動的社會產物,殊不知動畫產生的源流和發展的過程與非遺的關系時十分密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國動畫的產生、發展、成熟提供了藝術與靈感的源泉,同時中國動畫也充當了非遺文化元素表達的一種載體。
《白蛇緣起》是2019年上映的由追光動畫和華納兄弟共同制作的非遺題材動畫電影。影片使用了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為原型,創作了白素貞與許仙的前世情緣故事。影片在人物造型設計、劇情、場景設計、臺詞設計等各個方面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優秀的運用和表現。將非遺文化巧妙融合與影片之中,非遺文化的內涵為影片增色的同時,精巧的動漫創作也有助于非遺文化的高效傳播。
一、非遺動畫歷史流變
(一)萬氏兄弟時期:1922-1949
這是中國動畫的萌芽時期,在這個時期,神話、傳說、寓言、史詩等民間文學是動畫表現的主要內容。
(二)中國學派時期:1949-1989
這個時期是中國民族動畫最輝煌的時段,其中《驕傲的將軍》是中國民族動畫時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動畫自覺追求民族化風格的開端,在美術設計、音樂設計、人物造型以及動作上都廣泛吸收了京劇文化元素。
(三)中國動畫新時期:1990-2014
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學派”走向沒落。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對于動漫產業的重視,中國的動漫產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但由于早先歐美、日本的動漫大量占據市場,中國的動漫創作受其影響導致自己的創作被掩蓋在別人的風格之下。
(四)中國動畫風格逐漸確立:2014年至今
自2014年《大圣歸來》的大熱,國漫崛起就成了大眾常說的一句話。之后的《大魚海棠》《大護法》等也顯示出,我國動畫產業逐漸確立自己的風格,并且著眼于關照傳統文化,動漫電影的推出的同時也在受眾中掀起對于非遺文化的關注熱潮。
二、非物質遺產動漫化的可行性
動漫在制造快樂方面有很好的表現,但是動漫的功能不止于此,它與其余的視聽載體一樣也有著文化傳播、審美等功能。在當代文化輸出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動漫也應承擔其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文化認同、引導未成年人的責任與使命。將動漫對于信息傳播的先天優勢與非遺文化寶庫相結合,實現非遺文化的高效傳承與傳播。
(一)主觀繪制非遺文化圖景
動畫大師麥克拉倫所說,“動畫是畫出來的運動”,對于非遺題材動漫作品來說,主創團隊以非遺文化為基礎,去構建出非遺的文化圖景,所展示出來的是一個虛擬的“真實的世界”:它通過虛擬的視覺符號、虛擬的運動影像,甚至是構建一個虛擬的時空,以現實中的人物、景物、事物為藍本,來表現一個真實的非遺文化圖景。
在《白蛇緣起》中的開篇場景——小白走火入魔入魔一段,這個段落整體使用水墨風格,小白在這個段落也用中國國畫的手法進行繪制,其中的素服、桃花化為的咒符、咒符中伸出的心魔的原型均可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影片通過水墨風格元素的轉化和表現下,有力的反映出小白當時緊張無助的心境。場景中的非遺文化元素通過主觀繪制加以夸張和變形,拉近了觀眾可以感知的人物內心與精神世界的距離,也使視覺呈現上多了一層藝術性。
(二)現實非遺文化的抽象間離
在動漫創作中畫面的設計是在導演或動畫師的主觀繪制中完成的,以現實中的非遺文化為基礎,但是在影像呈現上有著更大的靈活度和創作空間。因此非遺題材動漫可以更好地用隱喻或象征的方式表現遞影片的內容和主題。它通過拉開影像畫面與現實索引之間的距離,引導觀眾思考影像背后的內涵。動畫可將這種表現手法從表面的演繹到內涵的表達發揮到極致。
如《白蛇緣起》中道士以及其徒弟的人物設計來講,道士以干尸一般的枯槁面容示人,其徒弟也面帶嚇人疤痕。以一種極端變形的視覺效果實現影像與現實的間離以達到對現實諷刺的效果。運用如此的方式使影像表現與現實產生間離效果是攝影機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它非但沒有使影像的畫面表現與其所指向的現實世界相脫節,反倒使得畫面更具抽象的表現力,在象征和隱喻的作用下強化了影片主題的表達。
(三)高度可控的影像表現
由于動畫的創作有一定的延時性,可以站在宏觀的角度對人物、時空進行操縱和設計。其場景、人物的造型,角色的運動等等都可以通過導演和主創人員的反復推敲。在動畫造型的設計上,通過夸張、變形,或對色彩、光影進行特殊的處理,可以有意識的引導觀眾的視線,是每一幀畫面內容都可以強調影片的內容和內涵,實現“活態傳播和傳承”
在《白蛇緣起》中小道士的服飾以及功法設計來源于傳統服飾,其來源為我國傳統服飾織金緞團龍鶴紋袍。影片中通過CG技術,實現鶴紋從衣服上躍起并成為武器,金色的仙鶴與金絲將鶴紋文化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寶青坊內的設計來源于古代建筑,木質斗柜、竹簡、鑲嵌首飾盒等,都運用CG技術精確完美的復刻出非遺文化的美感。
結語
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們不能抱著傳統的思維去進行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而要順應新媒體的語境,利用非遺文化與動漫等新媒介的嫁接與融合,放大非遺文化的美感,主動干預議程設置,引導受眾去注意與選擇非遺文化,在過程中主動理解內容與其形成共鳴,最終在實踐中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與傳播者。
【參考文獻】:
【1】 宗世英,王禮華.薩滿文化的動漫化保護與傳承[J],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