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意兩國是古絲路時期的起始站和終點站,2013年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兩國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得頻繁,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聯結點,具有非常明顯的區位優勢,是內陸中西部的結合點,承接著承東啟西的作用,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藍圖中的西部戰略支點。本文將首先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之后具體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重慶與意大利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最后結合現階段兩國高層之間的互訪,分析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重慶與意大利關系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一帶一路” 重慶與意大利發展 發展前景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的商貿物流中心,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6年,習近平主席到重慶視察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兩點”定位,即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地理優勢突出,處于重要的戰略位置,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內涵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同年10月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兩者合稱為“一帶一路”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并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1】。
“一帶一路”的內涵主要包括:第一,“一帶一路”是一種合作倡議,而非排他性、封閉性的中國“小圈子”。旨在通過多邊合作和共商、共建,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建設目標;第二,“一帶一路”是務實合作平臺,而非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堅持包容開放的原則,即所有歷經古代絲綢之路的國家都可參與進來,并歡迎域外國家和組織發揮其積極作用;第三,“一帶一路”是共商共建的聯動發展倡議,而非中國的對外援助計劃。中國明確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謀求主導地位、不經營勢力范圍、不干涉別國內政【1】,帶動途經國家和區域共同繁榮發展;第四,“一帶一路”是和現有機制的對接與互補,而非替代。其核心內容就是要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以便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第五,“一帶一路”建設是促進人文交流的橋梁,而非出發文明沖突的引線。正如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所言:“它是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橋梁和紐帶,讓人民跨越國界更好交流?!薄?】
二、中意兩國建交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重慶與意大利的往來關系
中國與意大利于1970年11月6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建交之初,兩國高層的互訪較為頻繁,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開始有了交流與發展。重慶作為內陸城市與意大利先是在經濟領域有了初步交流。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對外開放。在1990年12月4日至17日,重慶制革總廠設備考察小組就應邀前往意大利考察有關皮革機械公司,如意大利莫斯塔蒂尼公司,還有制革廠和皮革制品市場,并同其公司高層及專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談。20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時任意大利勞動和社會政策部部長毛里奇奧·薩科尼和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阿道夫·烏爾索帶領的“意大利經濟訪華團”進行了經貿訪華活動,將首站選在重慶,重慶開始成為意大利對華經貿發展的重要市場。與此同時,重慶對意大利主要出口商品是活塞內燃引擎、肝素及鹽、鋼鐵制品等;主要進口產品是工業用電爐及電烘箱、汽輪機等【3】。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重慶累計設立意大利外商投資企業34個,合同外資5190萬美元,實際使用 外資2908萬美元。主要涉及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等【4】。重慶與意大利貿易往來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經濟合作積極進行。
如前所述,我國在2013年正式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意大利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也表達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想法,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2013年年底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開館,時任意大利總領事,也是首任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意大利駐渝總領館是意大利在中國西部設立的第一家領事館,主要負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的工作,并于2014年6月開始受理西南地區的簽證。同年7月22日,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舉辦了“智慧投資,遠見財富”投資意大利主題論壇工商銀行重慶分行專場,時任總領事馬非同先生介紹了意大利政府為方便中國投資者所頒布的簽證優惠政策。而在重慶投資的意大利企業也逐漸增多。2015年4月,領館與重慶市外經貿委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年5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組成部分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得到了意大利的積極響應。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意大利駐渝總領館的成立大力推動了意大利與重慶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兩國之間多方位多領域的合作交流。2018年1月25日至26日,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第二任總領事倪飛受邀旁聽了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和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的開幕式,在隨后的采訪中他表示,意大利和中國位于古絲綢之路的兩端,并表達了中國和意大利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有更好合作的愿景,日前,意大利已經開始通過始發于重慶的中歐班列(重慶)進行貨物運輸,已實現節省運輸成本、提高商業效率,意大利也將在重慶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開展重要的合作計劃。
中意雙方高層之間的互訪也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愈漸頻繁,2017年2月,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正式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除北京之外,馬塔雷拉還到訪了重慶,這是意大利總統首次訪問重慶,在渝期間,馬塔雷拉總統一行先后前往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和重慶市人民小學參觀。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人民小學是目前全重慶市唯一開展意大利語言文化教育的小學。而此次意大利總統訪華的一大亮點就在于尋求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意大利本國發展戰略相銜接,使之成為中意兩國深化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合作,全面提升兩國關系的助推器【5】。馬塔雷拉總統在重慶期間,通過詳細介紹了解了重慶在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所處地位,并對重慶城鎮體系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大致了解。
從文化方面來看,在意大利駐渝總領館開館的第二個月,領館便與四川外國語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包括科學文化合作項目的發展,主要涉及由領館與四川外國語大學共同舉辦的科學與文化方面的活動。領館在開館后不久設立的文化教育處也不定期舉辦“文學沙龍”(Caffè letterario)、意大利美食展、意大利大區展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重慶東水門的湖廣會館——全國范圍內已知的最大的骨灰預感建筑群。在幾經周折決定進行修復時,除了得到了重慶市政府的支持,重要的資金也來源于世界銀行的貸款,而世界銀行除了提供資金以外,還引進了來自意大利的ARS公司,該公司為幫助湖廣會館得以再現原貌前后提供了長達四年的技術協助和支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2018年,意大利的文物保護機構在重慶已經與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開展了“重慶大足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和“大足石刻舒成巖摩崖造像保護”兩個項目。這是意大利石質保護經驗首次參與到重慶市市級文物的保護修復當中,在文物保護和修復領域,意大利與中國西南地區展開了技術合作的新開端。與此同時,重慶文化在意大利也得到了新的發展,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重慶每年都會選擇一到兩個國家舉辦文化藝術交流活動,2018年10月25日至30日,“2018親情中華·重慶文化周”就選在意大利米蘭和匈牙利的四座城市舉辦,使得歐洲觀眾也領略了巴渝文化的迷人魅力。借助文化周活動的平臺,重慶得以與意大利對接優秀文化交流資源,加強雙邊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三、中意兩國簽署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重慶與意大利發展新前景
2019年3月,應意大利共和國總統馬塔雷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1日至24日對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意大利孔特舉行會談,中意雙方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表了聯合公報,公報中表示雙方歡迎簽署政府間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19份政府間雙邊合作文件,意大利副總理迪瑪約則表示,對意大利而言,簽署意中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對意大利十分重要,意大利也是G7(七國集團)中第一個簽署這一合作文件的國家【6】。同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的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了關于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這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兩國還共同簽署了五項文化遺產合作成果。
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期間發表了重要講話,對重慶提出了“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和“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的新要求【7】,這將成為重慶未來發展的新格局。因此,在此良好勢頭下,重慶應該積極與意大利謀求更多領域、多方位的合作,抓住機遇,利用自身地緣優勢,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重慶應該繼續發揮六大優勢:區位交通優勢,作為中歐班列代表的渝新歐2019一季度開行班列456班,同比增長238%【8】;稅務政策優勢,作為西部大開發稅收最優惠的城市,企業所得稅一直都是15%,并且還布有沿海特區特有的保稅港區;金融生態環境優勢,重慶具有目前為止中西部地區最好的融資條件;勞動力人才優勢,農民工勞動力充足,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也十分可觀,能夠充分滿足無論外資、內資還是中小企業的需求;資源成本優勢,重慶的油電煤運等生產資料成本很低;生活配套優勢,生活在重慶,娛樂休閑和醫療保健等配套優勢都能滿足外籍人士來渝生活的需要。意大利也應努力尋求合作的新機遇,發揮優勢,深挖潛力,在新能源、現代農業、文物保護及修復、以及環保、醫療等方面與重慶加強交流,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務實合作,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總結
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處于重要的戰略位置,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具有對外發展十分有利的地緣優勢,應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迎接挑戰,擴大國際國內“朋友圈”,而意大利作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簽署共同建設“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國家,意味著“一帶一路”的規模有了歐洲國家的實質參與,在國際大環境與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重慶與意大利的關系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李庚香,王喜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特點與河南的積極融入.區域經濟評論,2014(6) :44.
【2】 正確認識“一帶一路”. [EB/OL]. [2018-02-26]. ex.cssn.cn/dzyx/dzyx_gwpxjg/201802/t20180226_3857732.shtml.
【3】 【4】 李靜. 意大利駐渝總領事館開館 重慶為打造中西部領事高地再邁重要步伐. 重慶與世界. 2014年03期. 1007-7111。
【5】 陳曉晨. “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中意關系發展[N]. 光明日報,2017-03-01(01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意大利共和國關于加強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7】習近平在重慶考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 [EB/OL]. [2019-04-1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17/c_1124379968.htm
【8】 習近平總書記重慶考察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 [EB/OL]. [2019-04-20]. cpc.people.com.cn/n1/2019/0420/c64387-31040329.html
作者簡介:王子俊,1996年2月,女,漢族,江西吉安,碩士研究生在讀,四川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學(意大利語)。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市級一流學科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意關系的現狀及前景”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