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兩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建筑企業工程項目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因素,以此簡要闡釋了管理會計在建筑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并從創設管理會計系統、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供應商管理、構建風險識別模型四個層面,探討了管理會計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企業;管理會計;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據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建筑市場創造總產值15.23萬億元,同比去年增長9.38%;新簽合同額達到17.93萬億元,同比增長7.46%。但房地產銷售市場的持續低迷、政府基建投資的大幅回落都加大了建筑企業的經營風險,如何利用管理會計手段提高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討。
一、 建筑企業工程項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因素
(一)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財務管理略顯粗放。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刺激,建筑企業也在不斷擴張,各方面管理亟待加強,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目前,工程財務管理的粗放問題已然顯現,財務會計在工程管理中難以發揮監督以及方案設計決策作用,甚至與工程項目建設脫節。二是資金管理分散,部分建筑企業內部缺乏完備的資產管理制度、采購預算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購買與使用等都存在較強的隨意性特點,造成了資源閑置、資金浪費的問題,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三是建筑企業成本控制力度較弱,工程管理中,工程財務管理的成本意識不強,缺少相應的內部控制機制,成本開支的范圍較大,成本費用支出與預算指標的偏差較大等方面,無形中加大了成本消耗。四是人員管理層面,由于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建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資源,用工需求存在顯著的時間性、季節性特點,人員管理難度大,極易出現用工緊張問題,加之人才流動性較強,企業內部缺乏健全激勵制度,這些都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二)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
建筑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一是資金回收風險,工程款拖欠、外欠款亟待支付、質保金回收不及時等都將增加企業貸款,難以實現對工程款交付進度的有效掌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二是成本管理風險,倘若企業未能樹立明確的成本管理意識,將難以針對不同施工模塊的成本、收入進行合理計算,難以精準定位企業盈虧原因;三是供應商管理風險,建筑材料供應量、機械設備出租、分包方履約情況等,都將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的盈虧,成為建筑企業經營發展的潛在風險。
二、 管理會計在建筑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管理會計的核心職能便是收集整理數據、落實財務管理監督,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價值決策信息,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與城鎮化建設進程的發展促使建筑市場規模日趨擴大,建筑企業在工程項目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步顯現,如缺乏財務預算管理、缺乏成本控制力度、缺乏對客戶或供應商的價值管理等,嚴重影響了工程項目的驗收與結算,使項目利潤與企業經營效益受到影響。另外,建筑企業間競爭局勢的日漸激烈使得行業利潤率顯著降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企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與經營風險。管理會計在建筑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三、 管理會計在建筑企業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探討
(一)創設內部管理會計系統,劃分具體責任中心
資金回收風險是建筑企業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由于建筑企業的工程建設具有工期長、施工流程復雜、人員密度大、資金數額高等特點,一旦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工程款拖欠的問題,將有可能直接造成停工狀況,嚴重影響工程進度與工期。同時,工程質保金具有周期長、催收難、不計息的特點,倘若質保金未能如期回收將加大企業內部的資金運轉負擔,導致外欠款難以及時支付、企業貸款增加,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嚴重影響到企業利潤。基于此,要求建筑企業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內部管理會計系統,實現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跟進管理,針對客戶履行合同情況做好及時記錄并錄入系統中留存檔案,動態對比客戶支付工程款進度與中期計量支付情況,保障質保金能夠及時、完整回收,以此實現對工程款進度的有效管控,為企業管理層決策制定與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價值信息,進一步為日后企業的招投標活動提供數據支持。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變更事項,與施工合同內容產生一定差異,因此企業還應加強變更事項確認程序的設計,依托標準化流程引導客戶及時確認變更事項,避免企業利潤受到影響。同時,企業還應當進行責任中心的明確劃分,依據不同授權范圍明確具體工作人員的職責與權力,依托健全的企業內控機制進一步實現對工程項目運作流程的精細化管理,加強管理會計機構的設置與人員安排,進一步保障管理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明確劃分成本模塊
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關鍵要素,現已成為助推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工具。在此應在企業內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模式,首先,明確管理會計在企業內部的應用情況,建構起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機構,圍繞縱向、橫向兩個尺度實現統籌領導與分級管理,提升建筑企業整體財務預算管理水平;其次,應當推進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的有機結合,引導企業的工程部、人資部等各業務部門構建協同管理體系,依托部門合力打造財務指標預算編報路徑;最后,應落實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體的全面預算管理執行機制,以時間為尺度實現預算目標的分解細化,借助量化手段將企業年度目標落實到具體員工的崗位工作中,進一步助推企業整體經營發展目標的實現。
與此同時,管理會計人員還應當加強成本模塊的劃分,全面收集有關成本歸集、毛利率、計量價格等信息,將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的各要素劃歸到不同模塊中,例如拌合站模塊、涵洞模塊、預制場模塊、路基模塊等,便于比較同等施工條件下的成本、利潤差值,為成本預算管控提供有價值信息。在此基礎上,將收入模塊細化為計量收入、變更收入兩部分,將成本模塊劃分為材料成本、勞務成本、機械成本等,便于系統調查工程項目的盈虧情況、精準定位盈虧原因,為工程變更與企業后續招投標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三)強化供應商分類管理,實現有效信息增值
通常建筑施工企業的供應商主要包含以下三類:一是材料供應商,財務人員需借助內部管理會計系統進行供應商所提供材料信息的記錄,諸如材料價格、優惠政策、供貨及時性等信息,進而選拔出優質供應商構建長期合作關系,緩解建筑企業的資金壓力,降低工程項目的成本消耗。二是機械出租方,財務人員應借助管理系統記錄出租方的租價、機械性能、技術先進性等信息,構建機械出租方檔案,保障企業及時租到質優價廉的機械設備,為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再添保障。三是分包方,需明確記錄分包方的資質、業績、信譽等信息并構建分包單位檔案,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注重及時跟蹤施工進度、資金結算與支付情況,評判分包方的施工能力與履約情況,與施工能力強、履約情況好的分包方構建長效合作關系,將施工質量與履約情況較差的分包方列入黑名單,保障工程項目施工的如期完成、提高驗收效率。此外,還應當建立分包方法人、負責人檔案,防范出現借用資質問題,進一步發揮管理會計的實用價值。
(四)構建風險識別動態模型,科學制定風險決策
鑒于風險管理的首要條件便是風險識別,風險識別能力將直接影響到企業風險管理的質量,因此應當完成風險識別模型的建設,為企業風險決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首先,從目標層入手,依據建筑工程項目目標識別其中涵蓋的不確定性因素,結合項目設計文件針對工程項目的技術特性、質量要求進行細化說明,為風險識別提供可靠依據。其次,從因素層入手,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特點,其風險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一是技術風險,主要考察施工方所掌握的建筑技術是否符合施工質量要求與客戶需求;二是方案風險,主要體現在建設方與施工方在施工要求與方案設計上存在的出入,例如設計圖紙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不符等,將極有可能造成二次施工的問題;三是合同風險,體現在合同紕漏、條款歧義、報價問題等方面;四是質量風險,與施工區域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施工材料、技術等存在密切關聯;五是工期風險,施工工期與企業利潤、效益存在密切關聯,倘若工期延誤將造成各方經濟損失;六是價格風險,諸如市場因素造成的施工材料價格變化等。最后,從措施層入手,結合識別出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處理措施,最大限度消除風險隱患,推動項目施工的如期開展。
四、 結論
管理會計在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強化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抵抗力。建筑企業務必要清醒意識到管理會計在工程項目管理與財務風險防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推行精細化財務管理模式,提高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進一步助推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強化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學好.淺談管理會計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170-172.
[2]尚遠紅.管理會計在企業項目管理中的應用——以施工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6,(35):109-110.
[3]黃靜,李凌秋.KY公司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應用及優化研究[J].會計之友,2018,(587),(11):152-155.
作者簡介:王光明,中鐵四局第七工程分公司,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