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莉銘
摘 要:農民工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變革的主力軍,但是因為很多主客觀的因素,導致他們并不能很好地享受各項保障帶來的權益,尤其是社會養老保險問題較大,未參保的農民工由于保障權益方面意識不完備,在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后缺少一定的經濟來源,本文主要針對建筑型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問題進行探究,旨在給今后的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的完備提供一定的方便。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政策;保障
一、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現狀
本文筆者將著力探究建筑型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效果。基于此對十名農民工進行訪談,得到以下參保現狀。
(一)角色不同,無法納入正常養老體系
由于農民工的流動性較大,往往忽略對養老保險的繳納。訪談中W說道:“工地老板給我們每個工人限定一天十塊錢的飯錢,在工地我們會花錢,但是也都是省吃儉用,哪有那么多錢繳費。把家人的正常生活維持下去就很不錯了。”
(二)繳費能力不足,無法老有所養
以訪談的這十位建筑型農民工為例,剩余較少工資用以養老,若參保在老年時,不能老有所養,無法繼續安定,不如將繳納養老保險的錢省下來養老。訪談中Q說道:“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條件,我們在城里租了一套房子來供他,每個月工資就不剩多少了。”
(三)流動性大,農民工參保率不高
流動性帶來的遷移困難使建筑型農民工大多不參保,且農民工群體以中青年為主,他們缺乏防范意識,參保積極性不高。訪談中D說道:“我們年輕人現在都沒有養老這個概念,心思都在孩子身上,誰還管那么多,再說了我們買也都是買人壽保險啊,那名氣多大。”
二、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困境難題
(一)一些企業不愿意受理農民工的養老保險
伴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當代農民工大多從事第一產業工作,企業在獲取利潤的同時,收入總資金減少,繳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并且企業為了自己經營的公司不虧本,通常在給予農民工一定的補貼來換取對養老保險金的放棄。
(二)農民工整體收入不高,繳費能力不夠充足
在企業不愿意給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金的情況下,若農民工有相當強的參保意識,會自主參保。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金在18--28%的比例繳費,所以在沒有企業共同繳納養老金時,農民工個人所繳納的金額是很多的。
(三)農民工投保意識較差,不積極參保
由于農民工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意識到養老保險對自己以后生活的保障,即使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沒有對自身的老年生活進行很好的規劃。我國參保的農民工比例不到15%,參保比例較低,并且許多農民工在轉換工作的時候選擇退保。此外,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秉持著逆來順受,吃苦耐勞的精神,導致不法企業更加猖獗,更加不愿意替農民工繳納保險。
(四)國家繳納養老金費用較高,且農民工負擔較重
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規定,農民工參保,個人須繳納4%~8%的費用,企業要承擔12%,從基數上來看雖少,但對農民工來說還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由于農民工自身的工作性質,尤其是建筑型農民工,流動性較強,穩定性不高,工資收入不是很高,十五年的繳費年限對他們來說較長,并不能從中獲取較大利益。
(五)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關系過程繁瑣
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需在參保人所在地方進行繳費,若一旦轉移,轉移過程手續十分繁瑣,出示繳費憑證,兩地社保機構進行交接,這對農民來說本來就很困難,并且農民工流動性強、工作時間地點不固定等的原因,不同單位、不同性質工種之間特點的不同,而國家要求連續繳費十五年,年限的長度,這就導致農民工參保的持續性差。
三、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有關措施
(一)推動企業用工制度的改革
在企業通常會不替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而農民工逆來順受的性格特點更是使得一些不法企業猖狂成性,因此國家要在這一層面對企業進行規定,并實施獎懲制度。
(二)根據農民工工資收入水平,適度調整參保繳費和繳費年限
農民工整體的收入水平不算太高,不同工作性質的農民工之間的收入還是有差距的,國家應當采取靈活性和統一性相結合的手段,適當提高收入還行的農民工的繳費。另外,十五年的繳費年限對于農民工來說時間過長,所以國家應當適當調整養老保險金的繳費年限。
(三)宣傳養老保障政策,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鼓勵積極參保
由于農民工整體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他們的前瞻性不強,所以農民工所在企業可以組織講座,或者農民工所在社區組織相關活動來宣傳養老保險的重要性。而且在面對一些不良企業拒絕替農民工繳納保險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四)完善靈活就業農民工、建筑型農民工等困難群體的參保辦法
針對困難群體農民工的參保,要加強對他們的補貼力度,通過各種財政手段來扶持這些困難的農民工,提高統籌水平,真正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高養老保險制度對城鎮居民的吸引力和保障能力。
四、結論
農民工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體,對于他們的養老保險問題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對這個問題置之不理,政府發布的關于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政策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政府需要單獨細致的對農民工養老保險進行針對性的發展,不斷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及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國民安居樂業、老有所養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