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皎
摘 要:中國畫是我國的特有畫種,濃縮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哲理思考的內涵,從而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藝術特征和美學價值,而這一切又都是通過中國畫獨特的外在形式——“筆墨”呈現出來。中國畫筆墨語言有著它自身的魅力,“筆墨”既是中國畫語言的承載者,又具有其特殊的筆墨內涵,并且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豐富壯大。黃賓虹說:“畫中三昧,舍筆墨無由參悟。”沒有筆墨,就無由談論中國畫。中國畫的魅力也在于筆墨之美,舍棄了這一點,就等于舍棄了中國畫的命脈和靈魂。
關鍵詞:中國畫;筆墨;意境美
一、中國畫的特色
任何一門畫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主張以及作畫技巧,中國畫同樣也不例外。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造型觀念,從古至今以來的各個畫家都非常重視對于筆墨的利用,他們認為這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畫出更有韻味的作品,同時在作畫中強調“以神寫身,扎根于現實,同時不為現實景物所困”,在作畫中還會對于時間空間進行一些獨特的處理,比如說謝赫的“六法論”就是其中較為經典的一個例子,他主張把“氣韻生動放在第一位,在作畫中特別重視對于筆的用法,采用“骨法用筆”,已達到表現出精神氣質以及生動的氣韻效果。在作畫的時候不再執著于描繪出事物的外觀,而是重點強調事物的內在生命與內在規律,從而進一步表現出畫家的氣質與精神情感。除此之外,中國畫的特色還與畫家的審美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作畫時采用的各種筆墨技法,都是經過歷史的沉積,歷代畫家使用過的畫法技巧,這與中國畫的獨特造型可以相互印證。總體來說,中國畫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在道家之中則是“上下與天地同流者”,無論是何種思想境界,都體現出中國畫追求的最高價值不是簡單的對事物進行模擬,而是通過寫意來“參贊造化”。
二、中國畫的筆墨語言
(一)筆墨是中國畫語言的承載者
筆墨是中國畫語言的承載者,是畫學精神的體現者。筆墨隨著文人畫的發展,至明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今天,筆墨仍然是作用于當代中國畫創作與研究的最為寶貴的傳統資源。文人畫發展至清末,其獨特的筆墨語言體系,已經完成了由“再現”到“表現”的轉換過程。在文人畫的創作實踐中,題材和內容僅只起到媒介作用,而蘊涵于筆墨之中的豐富的人文信息,已在繪畫的意境營造、意旨表達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筆墨的豐富變化傳遞出的多樣的審美感動,已使文人畫的筆墨語言具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這使得文人畫的筆墨形態更加貼進繪畫藝術的語言本體意義。再如北宋的山水畫家李成、范寬,他們一“文”一“武”的風格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李成常畫北方一帶的雪景寒林,多為平遠構圖法,善用淡墨表現豐富的層次和虛曠的空間,給人以氣象蕭疏、煙林清曠之感;范寬則所畫崇山峻嶺,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方筆見圓,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氣勢,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他們采用不同的筆墨語言,表現各自的藝術情感。
中國畫以筆墨語言為中心,又與中國書法同源,充分展示作者心靈世界最真切的個性宣泄。中國畫強調有筆有墨,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現代黃賓虹認為:“論用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筆出”。黃賓虹主張“六法通八法,”即以書法入畫,并在總結前人筆墨的基礎上提出了“平、圓、留、重、變”的著名五筆法。這無疑為他以后的畫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在實踐中提出了“濃、破、潑、淡、焦、積、宿”七墨法,著重在用墨上追求層次的變化,以表現山川的渾厚之氣,追求法備氣至、元氣淋漓的境界。晚期將“五筆法”與“七墨法”并用,創章法之真。
三、筆墨意境之美
筆墨意境是中國畫意境的基礎,中國畫的筆墨在沒有完全組合、構成物象之前,其自身已經具有美感,畫家更是強調融合意境和筆墨,意境和筆墨相輔相成,中國畫作品也是利用筆和墨功能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繪畫。從中國畫的用筆分析有筆勢、筆形、筆力、筆氣、筆意等;用墨有墨跡、墨勢、墨意、墨韻、墨趣等。上述筆墨元素在誕生過程中由于受畫家品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筆墨意境”時常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效果,由筆墨自身趣味引發而導致畫家大發感慨的詞匯不勝枚舉,筆墨生發出來的筆墨意境,難以用準確的語言去形容和表達,筆墨意境內蘊豐富。
畫家的筆墨,受畫家自身修養、情緒、狀態的影響,產生不同品位、不同的筆墨形態,筆墨形態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所以,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墨味,就是個性化的筆墨意境。
筆墨意境有四大特點:形、勢、氣、韻。通過這四點,展示出無限的生命力,同時,也給筆墨意境增添了玄妙的神秘感。審美意識,情感表現以及與物象的和諧統一,才能使“筆墨意境”躍然生輝。猶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學識和修養,就不可能展示出良好的氣質。繪畫過程中,只有鑄煉筆墨,意境才會有一個好的歸宿,內外修養直接影響“筆墨意境”。只有鑄煉筆墨,意境才會有一個好的歸宿,畫作才會有大的提高。
四、結語
中國畫是以筆墨為中心的,換言之,沒有筆墨便沒有傳統的中國畫。繪畫都有個“語言”問題,畫種不同,語言不同,語言決定了造型觀念。西方油畫用光、色、體面、交點透視等語言來造型。中國畫的造型觀使用點、線筆墨來表現的,中國畫要想立足世界畫壇之林,就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畫獨立體系的價值和中國畫筆墨的獨特審美價值。中國畫要使自己的傳統發揚光大,一定要堅持以筆墨為中心,以保持這一體系的特色與優勢。但是,中國畫的獨立體系和它的筆墨技法、結構與筆墨情趣內在之美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死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意境是中國畫家創作的準則,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藝術體系,作為繪畫觀念的物化形式的傳統中國畫筆墨,也將隨著中國畫向現代化發展而走向世界,更顯現出它的獨特民族藝術特征和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陸儼少.山水畫的變法[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2]謝錦華.范寬的筆墨與意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3]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