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冰
摘 要: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探索定位因以當代環境下的作為大背景,在內容和探索方法上都有了明確的道路。所謂“當代”不僅僅是水墨語言的個性化特征性表述,同時也是水墨人物畫在在人文精神上的體現。其核心藝術手法體現的是當代精神。其實踐方法是以水墨語言作為當代性表達的手段。這種新環境下產生的當代水墨創作給未來拓展了更多的創作空間,在傳統筆墨語言與新型題材性創作相結合下,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創作更多的水墨空間。在繼承現實主義水墨繪畫的表達基礎上,需要更多的對社會問題的體會和關注,實現主義人文精神與時代性特征的個性化當代水墨人物創作。
關鍵詞:當代;水墨;個性化;人文精神;現實主義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條件需要,水墨人物畫更多的以歌頌歷史人物形象或是傳播革命工作而服務的,其寫實水墨人物畫受到當時社會背景條件下的諸多影響,與國家建設的大環境下,其更多的以政治文化宣傳為主。主要代表畫家有蔣兆和的《流民圖》、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等等創作,其更多的以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狀態為主,以描繪底層人民的疾苦情感關懷,或是歌頌勞動的光榮寫照。以社會主義人民生活狀態為寫照,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抒寫美好的時代生活,意在表達對新型社會的熱愛。其表現形式以西方造型方法寫實為基礎,意圖在筆墨刻畫上增加豐富的傳統筆墨造型方法,將西方繪畫的空間、透視造型方法運用到水墨人物畫中,將傳統水墨人物畫寫實化,從此寫實性水墨人物畫在中國環境下確立下基本形態。
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下的思想解放后,西方現代藝術思想在國內逐漸傳播開來,人們對個性化的感情追求更加明確,使得更多的水墨人物創作開始尋求個性化的藝術語言解讀,真實的面對當下的生活環境,投入跟多的個人的情感表達,以主觀的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對題材的特殊選擇,作為意志感情寄托。在關注人文情懷和時代精神的基礎上,其藝術語言的生成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當代水墨人物畫的創作環境更加開闊,藝術視角更加鮮明與獨特。深入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與人性現實的揭露,在藝術追求上有了更加明確的指示。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想文化相結合,在表達個性化語言與精神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藝術道路上開始有了清醒的認知。
自此多元化開放下的水墨人物畫藝術家在意識形態有了清醒的認識后,在傳統與現代化的對立條件下進行反思與探索。此時在學院派背景下的藝術家,開始對水墨人物畫以一種反思與開放的研究態度進行探索,其藝術觀念上的認識豐富了當代水墨人物畫的艱難局面,打破原有的寫實束縛,極大豐富了水墨人物畫的實踐性藝術特征與大的藝術環境。周思聰為代表性的寫實突破打開了當代水墨人物研究的新環境,其創作的《礦工圖》組畫打破現實空間規律,巧妙運用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構成形式,極為夸張變形的人物塑造,表現出強烈的人民悲苦與疼痛,其畫面的視覺狀態表達了作者感同身受的情感體會。以及《同胞.漢奸和狗》、《人間地獄》等,作為她的表現主義水墨繪畫代表,其筆墨手法不再以刻畫描摹具體形象為主,而是更加直接的表達一種視覺上的情緒波動與藝術態度。以及后續的《荷塘》系列都是她藝術性的筆墨語言與人道主義的人文精神關懷的體現,更是一種從悲痛中超然的視覺感受,是一種情感與藝術的升華與釋懷。
而后一大批當代藝術家的出現,更多的豐富了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環境,如周京新獨特的筆墨手法在水墨形式的藝術語言轉換上有了更大的可能性,打破了題材上的局限性,和傳統的水墨表達習慣,在他的創作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是以宣紙的滲透作用下,將筆墨結構進行拆分,放大筆觸刻畫功能,單純的制造水墨筆觸上的變化,寫意性的水墨筆觸形成半抽象的風格化形式,呈現出節奏型的筆墨規律,純粹的將筆墨語言風格化。深入筆墨精神與個人精神的展現。
在當代水墨人物創作表達上,其表達手法各有不同,且別具一格。在當代藝術表達上,從打破寫實與水墨的束縛后,在現代性藝術認識上又有更多新的表現方式,如田黎明的沒骨畫法,其獨特的意象語言表達更是豐富當代水墨畫的大環境,這種光影式色墨交融打破傳統繪畫語言的束縛,從技術上直接突破原有的筆墨語言造型,直接以色墨相結合的沒骨畫法打通現代與傳統的對立,在既有文人精神的雅致上又具有現代氣息的人物環境相統一,實現水墨與現代性繪畫的接連。其作品《小溪》以沒骨手法把水色整體化展開,讓水與墨充分融合,形成墨與色統一的光感視覺。形成色彩斑痕,突破中國畫規律,卻有中國文人詩意的田園情境。還有像劉慶和這種當代水墨人物畫作品也是現代都市系列的代表人物,在他筆下的都市人物像是沒有靈魂的孤魂,他利用西方水彩形式和線條相結合,夸張的都市人物形象,借水墨的偶然性展開特殊的視覺效果,在當代水墨人物畫以極其個性的表達語言展現出獨特的視角。
可以看出,當代水墨人物作品的表達是在重構水墨狀態的一種探索,在藝術自由的條件下不斷地實驗、突破和創新。其水墨材質的運用與形象上的變革,在現代化藝術道路上形成新的水墨方式,多元化的藝術極大豐富了水墨道路上的局限性。這種當代藝術大環境的水墨創作將感官與現實連接起來,建立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在表現形式上突破題材限制,深入對社會問題的反思與衡量,對普遍人性的思考與探究,超越水墨局限,表現為一種人文精神的探索與追求。體現出的藝術精神以個性化的自由藝術的展現,從個人化的情感訴求,歷史經驗,和生命的反思來確立獨特藝術價值,同時也聯系這文化與社會問題的諸多矛盾,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不僅僅體現了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先進性,也體現著對文化藝術文明的不懈追尋與探索。其承擔著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重要責任,也承擔著中國當代藝術道路上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