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暉
摘 要: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建筑行業突飛猛進,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型行業。混凝土作為工民建筑施工中關鍵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質量關系到整體施工質量,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施工控制模式,注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控制,做好各個環節施工質量保障工作,避免質量問題發生。基于此,加強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工民建; 混凝土; 施工技術; 要點
0 引言
為了保證建筑施工質量與進度,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至關重要,其是保證建筑工程穩定性與安全性的基點,還是保證建筑工程保質保量竣工的關鍵。因此,施工人員需給予混凝土施工技術足夠重視,通過多種手段,將其內含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我國建筑業良好發展。
1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影響因素
第一,原材料問題。原材料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關鍵因素,如果已經拌合好的混凝土材料放置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大,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如果混凝土拌合過程中,集料中的含泥量過大,超過了相關的標準,則混凝土強度會受到影響;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很可能出現混凝土結構表面麻面問題,對混凝土結構強度造成極大影響;第二,在模板安裝過程中,必須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在模板安裝、制作、拆除環節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影響混凝土構建質量;第三,混凝土澆筑振搗因素。澆筑、振搗是混凝土施工中關鍵的環節,如果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拌合時間短,以至于水泥無法進行完全的水化反映,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問題。而如果振搗過程中不充分,會對混凝土強度造成影響。因此,施工前必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對相關材料、機械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對施工進度造成影響。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藝
2.1 基礎施工
其指的是建筑工程地基部分施工,采用從淺到深的施工方法,由于應用此種施工方法能夠防止其他項目安全受影響,確保其周邊的項目能夠穩定進行。若想確保基礎施工滿足工程施工需求,施工人員需做好地基排降水工作。
2.2 承臺施工
在承臺施工中,施工人員需實地測量建筑物高度等,正常狀況下,承臺施工的關鍵為水平分割間隔,且主樓施工應基于兩層樓高為中心澆筑混凝土,澆筑時間間隔不能高于6d。另外,施工人員還需掌控混凝土厚度,混凝土澆筑的厚度不可以小于1.5m,層間能夠應用抗拉鋼筋當作是間隔工具。利用承臺施工的手段,便于混凝土溫度控制,以免出現不良裂縫,確保施工質量的同時,還能切實建設施工費用。
2.3 依據混凝土施工順序操作
在某種程度上,混凝土施工順序同建筑工程質量有莫大聯系,因此需要施工人員嚴格依據混凝土的施工順序進行操作。在混凝土施工中,經常會出現不平坦的地方,一些施工地區比較高,此時,施工人員需依據從遠至近的原則,為了便利運輸混凝土材料,施工人員需盡量把混凝土材料運輸到混凝土施工地區的中間位置。
3 工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3.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控制是混凝土項目施工中的關鍵控制點,在生產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干擾,富裕系數過高、過低,都可能影響混凝土性能。如果抬高,則會增加工程施工成本,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而太低則無法滿足工民建施工需求,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影響施工質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具體來說,必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結合工民建施工其他因素,嚴格按照混凝土配比原則,保證設計配合比與實際生產一致,減少外界變化對配合比的影響,能夠對混凝土的配置過程進行動態化的監控。
3.2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混凝土澆筑前,必須能夠合理的選擇模板體系,以便于為混凝土澆筑施工打好基礎。具體選擇過程中,需要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證施工操作有據可依,避免相關因素對施工造成影響。簡單來說,混凝土澆筑過程,就是將混凝土澆筑到模具當中,直到混凝土塑化。而澆筑過程中,由于施工周期長、環境復雜等,容易導致裂縫問題發生,影響整體工程質量。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避免由于溫度問題而導致的裂縫情況。同時,在混凝土澆筑中,必須控制澆筑范圍,避免發生超高、入模不足等。在正式澆筑前,還需要仔細的檢查預埋件、支架以及鋼筋,保證設備的均勻性,確保混凝土塌落度能夠符合相關標準后,才能實施正式澆筑。
3.3 做好混凝土養護工作
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后,需要在12小時內,選擇相關的材料對混凝土進行覆蓋。一方面,在完成拆模操作后,需要在混凝土表面進行噴水,但噴水養護一般需要在澆筑完成后7天以上,而需要根據混凝土實際情況控制噴水的頻率,確保混凝土能夠處于一個相對濕潤的狀態之下。而如果冬季施工,溫度低于5攝氏度,則需要進行蓄熱養護,在混凝土表面加入一層外加劑養護,避免內外溫度應力的存在而發生混凝土裂縫,或者混凝土強度下降問題。
3.4 混凝土強度控制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工民建施工質量,必須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強度。因此,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有關國家標準操作,混凝土配置工作也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反復操作,堅持科學合理化的原則,保證混凝土的性能,提升混凝土性能,保證其強度、硬度等能夠符合工程實際。例如,在水泥型號、水泥用量控制中,必須選擇標號較高水泥,同時同一個標號水泥一起使用,避免出現不同標號水泥混用問題。另外,水膠灰配置比對于混凝土強度也具有重要的影響,當水膠灰配比較小時,混凝土強度越高。當然,骨料控制也是影響混凝土強度的重要因素。在石質強度相同基礎上,卵石表面光滑,但和水泥混合中,為了能夠提升材料的粘性,需要選擇碎石;在水膠灰比相同情況下,碎石運用到混凝土中能夠有效提升強度。
3.5 嚴格控制振搗施工工序
混凝土振搗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即坡角、坡中以及坡頂振搗。為了能夠切實保證混凝土振搗施工能夠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能夠覆蓋整個坡面,則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工民建施工過程中,往往會使用振搗棒完成混凝土振搗過程,而必須對振搗棒插入深度、振搗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一般來說,振搗棒深度最好能夠保持在50毫米以內,而控制其可移動范圍在400毫米之內。插入振搗棒中,必須將混凝土振搗密實,然后將其表面進行刮平處理,在表面中撒上細小石料,在其完全凝結前,用模板將其抹平。
3.6 混凝土材質的運輸要點
在運輸混凝土材質時,可能出現一些狀況影響混凝土材質質量,這便需要相關人員應用對應措施來解決此種突發情況,確保混凝土材質不會在運輸期間發生質量問題。混凝土材質的運輸形式主要為利用攪拌機對混凝土材質進行運輸,為了防止混凝土材質因運輸時間長產生凝結的情況,一定要盡可能縮短時間,在運輸中適當的攪拌混凝土材質,讓混凝土材質保持結構均勻。有時還需利用二次攪拌的方法來保證混凝土材質結構整體均勻。
4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混凝土項目是工民建施工中關鍵的項目,對工程整體質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必須注重施工技術要點,做好相關的質量控制。從混凝土配置方面開始,嚴格控制澆筑、振搗、養護等工序質量,保證混凝土施工能夠滿足工民建施工整體要求,提升工民建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范洪超.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7,21(8):24-26.
[2]焦民.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要點和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7,12(3):99-101.
[3]魏偉.淺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技術要點及工藝[J].居舍,2017,13(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