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成
如果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缺乏球感的培養,到了青少年期再開發,可能會出現單個技術動作練習得標準,但卻缺乏球感的情況。
一、培養球感的意義和重要性
球感是指能夠比較精確地感受球的重量、彈性、體積以及控制球的反彈力、飛行速度、方向變化的能力。從人體生理學角度來說,球感是指肌肉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對球的感覺。足球運動中的球感,是指觸球時肌肉對球的感覺,也是視覺和肌肉感覺的綜合體現,更是球員在足球訓練和比賽中對球的特性感知能力以及球員具有的一種特殊專門化直覺。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生球感的黃金年齡,學生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觸球,獲得對球的感覺和控制能力,從而能夠自然運用于各種控球、訓練和比賽中。
二、球感是一年級足球教學的核心目標
一些世界級前鋒兒童時期均曾在街頭踢球,他們沒有規則的場地、教練員甚至器材,這就是所謂的“街頭足球”。自由奔放地踢球,使他們擁有了良好的球感,也使他們無論是在之后的比賽還是訓練中,都能即興做出意想不到的動作。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在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讓他們適當增加練習比重。“玩球”應該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接觸足球的主旋律,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以此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參與熱情,并以增強球感為核心,切實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術和能力。
三、球感練習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從筆者通過學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來看,目前,課堂教學流程基本以熱身、技術、技能、比賽和放松整理幾方面為主。但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球感練習應貫穿于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
首先,可確立學習目標:參與足球游戲和比賽,培養球感,體驗足球活動的樂趣。其次,根據《指南》中一級到五級測試方法,球感部分測試內容主要包括腳背顛球,雙腳交替踩球和腳內側撥球,腳背正面顛球,行進間顛球,頭顛球,多部位顛球,足球教師可以逐漸提升要求和難度。而一般球感練習項目有踩球、拉球、撥球、跨球、腳底繞球、腳掌左右揉球、顛球、腳內側互撥球、繞跨球、腳掌拉球、正腳背踢球、外腳背踢球等。其中,顛球是較為有效的訓練球感的方法。
影響學生球感發揮的因素主要包括感覺敏銳度、足球意識、注意力分配能力、自信心、情緒以及對比賽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等。同時,球感練習還應將學生的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反應能力等身體素質融入進來,以培養學生自如運用足球技術的能力,甚至超水平的球感和良好的身體素質。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讓學生喜歡足球是第一要務。因此,可以不限制方式,將球感練習穿插在足球游戲中,甚至可以讓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各種培養球感的“玩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