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
摘要:在我國當下信息系統建設的發展中,項目管理所取得的成效遠低于其在其他領域的成就,而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在客觀上影響了信息系統建設的相關發展,為了盡可能解決我國信息系統建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正是本文就信息系統建設中引入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分析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關鍵詞: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引入
一、現階段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所面臨問題分析
通過對相關文獻研究以及結合筆者實踐來看,現階段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所面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孤島”現象普遍
根據筆者對現階段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研究發現,“信息孤島”現象是其當前所面臨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信息孤島”現象指的是,環境監測部門在建立信息化系統過程中由于缺乏項目初期整體規劃而導致所建立系統諸如辦公自動化、污染源自動監測、財務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各業務模塊間無法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從而造成孤立化運作的情況。而結合實踐來看,一旦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出現“信息孤島”現象會對其工作帶來以下三方面嚴重影響:第一,由于信息系統中各業務模塊之間無法進行數據共享,那么將會導致系統中諸多分析決策工具無法使用或者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第二,受信息系統不同業務模塊數據無法共享所影響,而當某一部門開展一項工作需要到其他部門相關數據時只能采取人工導出拷貝方式,隨后將該數據導入本部門系統中方能使用。如此一來不但大大地增加工作量,同時更會影響工作效率以及增加數據泄露的風險。第三,受環境監測單位各部門工作內容不同,進而使得同一數據在存儲中有著不同的格式,這就導致一致性較差。
2.沒有充分利用環境監測數據
結合實踐來看,環境監測數據沒有被充分地利用也是現階段其信息化建設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許多單位在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建設之時由于缺乏對所獲取監測數據進一步開發利用的認識,這不但導致他們往往只是把監測所獲數據直接呈交給上級主管部門便了事,同時更造成系統不具備數據深度處理功能。如此一來勢必會導致其所編制環境質量監測報告缺乏實質性內容以及找不出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3.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延期
受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涉及內容與技術眾多等因素所影響,其開發難度往往較大,此外加之環境監測部門在信息技術中缺乏相應專業人才,因而許多地方環境監測部門大多都是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委托一些專業企業予以開發。然而結合實踐來看,受開發企業與環境監測部門二者信息化建設要求理解不同、二者所處角度不同等諸多因素所影響,往往會造成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因內容范圍不斷調整或變更而出現延期的情況。
二、完善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對策思考
1.嚴格落實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初期項目規劃
鑒于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孤島”現象對其各項工作開展所帶來的嚴重影響,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嚴格落實建設初期項目規劃工作。為此,環境監測部門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著手:第一,在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中,針對以下較大且難以短時間完成的信息系統建設時,應當考慮項目之間的銜接和連續性以及多項目如何協調推進,隨后將其體現在規劃之中;第二,在做中長期規劃時,不能只考慮某些業務部門的問題,要從整個環境監測部門通盤考慮,隨后開展需求分析調研工作,以此明確哪些業務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持、各業務部門需要什么樣的監測系統以及管理部門需要什么系統來輔助工作等。最后將所掌握內容根據循序漸進將它們納入到規劃中;第三,環境監測部門在明確自身各業務系統之間的關系后,應當在其信息化建設中通過使用兼容性數據庫,從而保障證各項數據能夠實現良好的共享與交換。
2.加強環境監測數據開發利用力度
結合實踐來看,環境監測數據開發利用不但能夠使得環境監測部門寫出完整和針對性強的分析報告,同時還能夠使其借助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開發,并在結合排污單位的行業特點及監測時的生產狀況情況下,做出污染物排放情況、治理設施運轉情況的正確結論。為此,筆者認為環境監測部門應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數據開發力度:第一,構建軟件平臺。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中應在選擇軟件上,要注意選取相關領域內經驗豐富的供應商,同時還需要兼顧部門中不同業務系統應用需求,從而選擇出適宜且成熟的軟件平臺。此外,軟件平臺選擇中還必須具有較好的二次開發能力,從而今后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進一步預留空間。第二,除了構建軟件平臺外,我們還應當在日常的環境保護管理中,要引入信息化的理念,將各類數據、報表進行整合,做到信息化運用。并與常規環境質量監測相結合,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為環境管理提供高質量的監測信息。建立動態監測數據庫,搞好信息化建設,為環境管理提供同步、連續的服務。
3.加強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控制
環境監測的信息化項目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因設計問題或監測站的臨時要求而變更,增加建設中的矛盾,這在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外包給開放企業的項目中尤為常見,這就導致了信息化建設延期現象場所。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加強對其信息化建設的控制。
首先,對于滿足使用要求且不會影響到項目建設總體進度的變更,可以在實際建設中予以適當的調整。其次,在面對提出的變更對于整體建設進度,或者是對于整體的功能結構影響較大,這就需要環境監測部門與開發企業進行詳細的專家對比和分析,避免盲目更改而引發的質量和功能危機。最后,環境監測部門還可以在項目建設之初,可以引入風險管理、項目建設動態監測與管理等系統,來對信息化建設質量進行管控。
4.精簡工作流程提高環境監測信息系統效率
除了上述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完善對策外,筆者認為還應當通過對工作流程開展科學合理地精簡,以此提升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工作效率。這主要是因為由于監測工作覆蓋面廣、涉及的項目門類眾多、信息量巨大以及信息復雜度高,這就極大程度地增加了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負荷。因此,在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中,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業務流程,將工作步驟予以簡化,構成有序的工作流程,并且還要盡可能地簡化數據填報、計算、信息審核、數據管理的流程,如此一來在切實有效地減弱所構建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運行負荷前提下提升其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羅永洪.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若干思考[J].環境與生活,2014(6):16-17.
[2]翟斌.淺談對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思考[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6):123-123.
[3]王合生.對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20(4):57-59.
[4]襲著峰.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思考[J].民營科技,2016(3):220-220.
[5]田美麗,沈由路.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民營科技,2015(10):234-234..
(作者單位: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