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太倉市沙溪高級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高一學生應有的閱讀能力,語言知識和思維能力為基礎而設計。 但是,由于教師僅在課前十分鐘才接觸到學生,難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課堂教學活動與本教學設計有所變化。
基于此,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1.熟悉文章內容,了解RealCine及新科技VR。2.運用本節課所學內容,做一個關于RealCine 的介紹。3.培養批判性思維,探索VR這項新科技的缺點。
下面將教學過程及說明呈現如下:
一、情境導入
1.圖片欣賞,引入話題。教師向學生作簡單的自我介紹,并展示幾張電影海報,最后是一張復仇者聯盟的電影海報,教師向學生描述自己成為英雄的夢想,并與學生進行簡單互動,討論這個夢想是否能實現,從而引入本課的主題-RealCine。
(設計說明:電影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電影海報引入話題,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本文的標題為not just watching a film… 用電影導入,也可以與文本的標題相呼應,為閱讀教學做好鋪墊。)
2.觀察標題及課本圖片,預測內容。教師向學生展示文章標題,及課本插圖,請學生通過標題判斷RealCine和普通的電影誰更好,并通過課本插圖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RealCine。
(設計說明:在閱讀教學中,文本特征常常是教師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密切關注文章的標題,圖片,圖表,文本的字號,字體等,能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文章。高考閱讀理解對學生的閱讀考察能力包括學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考察形式之一就是讓學生給文章取標題。因此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標題的特點,讓學生具備通過標題推測文章大意的能力。)
二、閱讀活動設計
1.教師領讀第一段并尋找關鍵信息。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第一段,讓學生閱讀過程中發現文章將要討論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發現分別在哪些段落討論了這些內容,了解文章結構。并通過第一段找出或推斷可以描述RealCine的兩個形容詞。
(設計說明:文章第一段為本文的核心段落,介紹了本文將討論的三個問題,以及作者對RealCine的總體評價。科技成果介紹類的語篇,第一段常常是全文舉足輕重的段落。因此,讓學生重點關注第一段,在第一段中獲取重要信息是學生閱讀中不容忽視的步驟。同時,第一段出現了新生詞amaze,通過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簡單的詞性變化,了解作者對RealCine的整體評價,為后面進行批判性思維的進行做鋪墊)
2.細讀第二段并回答問題。
T:Why is RealCine better than a film?
S:Unlike a film, where…
T: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using the given sentence pattern?
S:The reason why RealCine is better than a film is that…..
T:Why are Himalaya and Qomolangma mentioned in this paragraph?
S:They are examples.
(設計說明:本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第一段提出的三個問題展開的, 所以找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是本節課閱讀的第一個目標。第二段的內容主要回答Why is it better than a film這個問題。學生在回答時,常常用課本的原句來回答問題,這并不符合回答why問題的規范。教師給出一個標準句式,讓學生以此為范本來回答,這一設計不僅進行了有效的語言輸入,也為讀后活動做了鋪墊。本文為科技成果介紹類語篇,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在陳述一個事實的時候,為了讓事實更清楚且更具說服力,可用事例加以佐證。這也是此類語篇需要學習一個重要的閱讀策略。)
3.細讀第三段,找出使用VR的輔助設備。學生細讀第三段,找出RealCine 的新設備。教師展示新電影《頭號玩家》的海報圖,學生說出主人公穿戴的設備及功能,并可以通過語言提示描述海報圖。
(設計說明:本段圍繞首段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展開,介紹了RealCine 的工作原理,主要圍繞RealCine 的設備及功能展開。在RealCine 這個新科技的主題下,教師設計新的語境,將所學的目標運用到了新的語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自然地運用目標語言,培養了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并為讀后活動作鋪墊。)
4. 細讀四到七段,找出VR的其它用途。學生細讀四到七段,找出VR 的其它用途及實例,將關鍵詞填在表格中。
(設計說明:由于四到七段每段分別介紹VR 的一個用途,并加以實例佐證,在內容和結構上比較清晰,所以教師直接采用找讀的閱讀策略,通過設計表格,讓學生更明確信息查找的目標,提高信息的捕獲能力。同時教師讓學生填入關鍵詞,而不單純的文字填空,希望學生在反饋的時候,可以根據關鍵詞,對信息進行再整理及概括,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亦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作者簡介】林慧文,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