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茹

摘 要:幼兒園社區場景化課程是指通過篩選社區內具有教育價值的場景,對其進行學習經驗分析、課程化設計、組織實驗并持續研磨與改進,從而形成的適合本地幼兒的課程方案。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社區場景化
幼兒園社區場景化課程是教育者通過篩選社區內具有教育價值的場景,對其進行學習經驗分析、課程化設計、組織實驗并持續研磨與改進,從而形成的適合本地幼兒的課程方案,是幼兒園內場景的豐富、補充和拓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廣州濱江西社區中的各處場景,均見證著廣州數十年城市發展中的變遷與更迭,其中蘊含著無限的文化內涵與教育價值。為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幼兒對國家和家鄉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我園圍繞濱江西社區這一場景,通過發現濱西景、探索濱西樂、尋根濱西源和展望濱江西為主線,開展了“悠悠珠江水,濃濃濱西情”的社區場景化課程,使幼兒對自己和家人成長的這片土地有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
1 基于幼兒,體驗幼兒主體性
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是幼兒與身邊人、場景、材料等充分互動,主動建構的過程。在社區場景化課程設計中,我們把幼兒的生活與需要、興趣與參與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發現濱西景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晨間時分的濱西堤岸,居民在散步、運動,與對岸車水馬龍的沿江堤岸相比,濱江西顯得悠閑寧靜,使人心曠神怡。有位孩子說道:“晚上的濱江西可更漂亮了。”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于是,孩子們晚上紛紛來到了濱江西,用相機記錄下絢麗多彩的珠江夜景,然后把記錄的照片帶回幼兒園。通過分享,孩子們對濱江西美麗的景色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激發了對濱江西社區和家鄉廣州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2 基于本土,聚焦廣州濱江西地域文化與歷史
實現文化傳承、培育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是社區場景化課程開發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也是我們在幼兒教育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初心。
在社區活動乘坐渡輪的時候,孩子們在討論中對以前舊時的渡江方式產生了興趣,于是便進入了濱江西文化站開始了“尋根濱西源”的探究活動。在站長阿姨的循循解說下,孩子們感受了舊時碼頭的情景,了解了漁船渡江的形式。隨著改革開放,漁民休漁上岸生活,岸邊開始建立碼頭,配置了機動船只供人民過渡。文化站內設計了以“疍家人”為主題的水上居民博物館,館內全面展示著疍家人的發展歷程,呈現珠江岸邊的既往面貌。通過直觀的、形象的各種漁家情境,幼兒親處其境,耳濡目染,形成了對廣州地域漁家文化的感知,回園后更通過各種活動,如設計木屐、欣賞咸水歌、角色游戲艇仔粥等,感受到了疍家的民俗文化特色。
3 關注經驗,發掘廣州濱江西的獨特教育價值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的。在社區場景化課程中,我們將教育目標自然地蘊含在幼兒對場景的體驗與探索中,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
4 有效支持,重視游戲與學習過程
《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而在社區場景化課程中,幼兒的學習是在與環境互動中實現的。我園教師通過觀察和適時介入,支持幼兒獲得親近自然,融入社會、主動探索、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過程性經驗。
在參觀濱江西過程中,孩子們想知道:珠江上怎么會有垃圾?珠江水會變臟嗎?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現場收集了珠江水進行觀察。他們發現了珠江水里有些雜質。“珠江水還能用嗎?怎么樣才能把水變干凈呢?”這些問題在孩子們之間熱烈地討論著。基于孩子們的興趣,老師引導孩子們兵分兩路,一組進行資料收集,一場關于把水變干凈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他們利用各種材料進行組合、實驗,反復驗證出多種水的過濾方法。而另一組孩子商量制定了一個關于“我是環保小衛士,齊來保護珠江水”的活動,他們發揮創意制作了愛護珠江水的宣傳單后,沿著堤岸派發。孩子們環保宣傳的熱情感染了附近的居民。
5 園內場景延伸,助推幼兒深度學習
為深度挖掘社區場景化課程的教育價值,我園在功能室創設了“悠悠珠江水,濃濃濱西情”的幼兒園場景,劃分了操作區、展示區、游戲區和表演區,提供幼兒多板塊,多形式地進行深度學習的場景。
中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的知識寶庫,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讓兒童從這個知識寶庫中汲取營養。在“悠悠珠江水,濃濃濱西情”的社區場景化課程中,孩子們在“活教育”中充分地掌握著主動學習的權利,表現出積極的探索態度,培養了不怕困難、敢于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還通過系列的課程主線,對自己和家人成長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場景化課程:內涵、結構及特征》 林嵐 教育導刊 2019(06).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 江蘇教育出版社 ,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2002.
[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活教育-陳鶴琴教育思想讀本》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陳鶴琴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