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眉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類風濕關節炎針刀鏡治療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一共收錄住院并接受針刀鏡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總計為60例。采用隨機數字分配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滿意程度及住院費用比較。結果: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優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因為護理不當所產生的不良事件,提高社會醫療效益。
【關鍵詞】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類風濕關節炎;刀鏡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濕,是一種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生功能紊亂,導致全身大大小小的關節出現腫脹、疼痛。炎性滑膜炎為代表性疾病,該類疾病特點為對稱性、多關節,即一般來說左右兩側肢體發生關節炎的部位是基本對稱,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經常容易發生關節炎癥。在過去,80%以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關節畸形而殘疾,因此該病又被老百姓稱為“不死的癌癥”。因此,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一共收錄住院并接受針刀鏡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60例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針刀鏡治療,配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治療效果相對滿意,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一共收錄住院并接受針刀鏡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分配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為20-67歲,病程為7個月-10年。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21-68歲,病程為8個月-11年。所有參加本次實驗的患者,均已符合臨床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且符合針刀鏡治療,并均已排除其他相關疾病因素并精神正常,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其他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即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介紹入院規章制、針刀鏡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指導、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等。
觀察組:給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小組構成:主要由專家組、指導組、實施組三部分組成。專家組由科室主任(骨科、針灸、內科)構成,主要負責路徑整體的實施和指導;指導組由2名護士長構成,主要負責路徑實施過程的監督和及時向專家組的反饋或匯報;實施組由1名醫生和2名責任護士組成,主要是路徑具體實施和實施過程中變異的分析,并及時記錄和上報。全部成員均從中醫院校畢業或接受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系統培訓。
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制定:通過循證法,查閱相關參考文獻和《中國風濕病學》、《中醫護理學》書籍,初步擬定初稿,交由專家組審核修改,形成路徑試行表。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記錄存在問題及變異情況,實施組與指導組一起討論,并將疑難問題上報給專家組,并持續改進。
臨床護理路徑的評價:自行設計問卷,在術后5天、出院前、出院后三個階段進行調查。
1.3觀察指標
??出院前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發放健康教育知曉情況調查表,各發放30份,回收30份。對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的滿意程度及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98.8±0.6)高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92.6±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住院總費用(5969±1201)低于對照組住院總費用(6548±12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觀察組在術前宣教、術后調護、疼痛護理、辨證施膳、功能鍛煉等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標準化,運用圖表形式提供有序性和時間性的有效照顧,是整體護理的一種工作模式和深入。其作用對于患者而言,能夠減少的住院時間、節省了住院費用、降低了醫療成本,并且提高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對于醫院而言,節約了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從而間接提升了醫院整體形象。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優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因為護理不當所產生的不良事件,提高社會醫療效益。
參考文獻:
韋嵩,孫維峰,陳志煌,等,中醫微創針鏡在痹證局部頑固性腫痛中的應用12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9):2188.
楊莉,顧平,張旋.消渴病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效果與評價[J].護理研究,2015,29(6):2115.
劉冰,楊慧銀,鮑鶴玫.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