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國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思想性保證向度。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論課最具特色的功能是鑄魂育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在于其政治性,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教學首先要守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和主要內容,凸顯政治性。首要的“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如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本立而道生”。
以理論性加強深度。思想政治理論課啟蒙學生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礎,增進政治認同,重在說理,以理服人。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要講清楚是什么,也要說清楚為什么,還要告訴學生怎么辦。“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一碗“心靈雞湯”,也不是婆婆媽媽式的說教,更不是“照著課本畫圈圈”,教學要變“空洞無物”為“言之有理”。
以親和力強化黏度。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學生真心喜愛,就不能端架子、高高在上,而要面容可愛。首先,教師的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恪守“六要”標準,先明道、真信道、能弘道,自己有信仰才能感染、激勵、影響學生。其次,教學方式要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是確定的,但教學方式卻是靈活的。就像食品加工,在食材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多種烹飪方式,煎、炸、煮、蒸等。只有作料鮮美,工藝精湛,配方科學,最后的成品才能色香味齊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貫穿“八個相統一”要求,該講理論時講理論,該外出參觀時就參觀,該視頻教學時就視頻教學,教學要變“面目可憎”為“面目可愛”。
以針對性提高效度。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空對空”的虛談,也不是“地對空”的亂談,而是“空對地”的對談,精確瞄準,突出“準”字要求。一是針對教學難點突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泛泛而談,而要在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有限時空中,針對教學難點,講清楚,講明白。二是針對社會熱點宣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在“真空”中進行,而要與社會保持緊密的聯系,針對社會熱點,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美貿易摩擦等進行宣講。三是針對學生痛點除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到學習、交友、情感,大到認識民族、國家、世界,都難免有些煩惱和困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有的放矢,突出問題意識,答疑解惑,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四是針對錯誤觀點糾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要正面教育,也要反面批判,即批判學生中間或者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教學要變“無的放矢”為“有的放矢”。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