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宇
提升學生勞動技術素養、彰顯勞動技術學科育人價值是一條光明而曲折的路,堅持以生為本、在勞動教育中全方位實施差異化教學是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
勞動技術課程是中小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下,通過獨立活動或者與他人合作,在設計、制作、使用、維修等一系列勞動體驗和實際探究的技術活動過程中學習技術知識、掌握技術操作、增強技術意識、提高技術素養的一門基礎課程。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國很多省市尚未開設勞動技術課程,勞動教育嚴重缺失。即便已經開設勞動技術課程的地方,也存在“學生動手能力差”“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等問題。對此,筆者在勞動技術課教學中作出如下嘗試——
教學目標差異化?;趯W生基礎水平和動手能力的差異,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會盡量設置不同層級的目標任務,力爭使全體同學在同一時間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備課不僅要備“知識”,更要備“人”。首先,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課堂上注重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技術基礎和動手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其次,適當采用小測驗的形式掌握學生的水平及變化趨勢。最后,在課外努力成為學生們的好朋友,了解學生,進而服務于學科教學。
教學方式差異化。一是利用差異化教學輔助媒介,讓同學們聽懂、學透。粉筆、黑板、導學單、典型圖片、PPT講稿、視頻、微課、VR技術……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選用不同的教學輔助媒介。二是運用差異化教學手段,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我嘗試了自主合作學習、問題學習、任務型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以自主合作學習為例,我設置了合作小組,讓學生取長補短,交流情感,體會合作樂趣,實現共同成長。我還培養了一批“課堂小助手”,讓完成任務快的學生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三是探索差異化課堂模式,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所謂“教無定法”,更多的變化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只要學生有興趣,一節勞動技術課完全可以只看一個手工制作視頻,或者只談論上節課的作品到底誰做得好、誰的不夠好,抑或只進行一個游戲競賽……
課后評價差異化。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的評價,應該遵循不同的標準。對于優秀的學生,我會嚴格指出他們的不足,使之精益求精,例如 “你這個作品已經完成得十分出色,但是如果在×處再進行改進,那就會非常完美了”;對于相對落后的學生,我會給予鼓勵,例如“看得出你在完成這個作品時非常努力,作品也很漂亮,老師很喜歡”。在教學中,我會運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生生互評,一評多、多評一,分數制、等第制等。例如以差異目標設置為前提,運用分數制將個人評價和小組統一評價相結合:我將班級同學分為5人一個小組,由低到高給每人設置不同的任務目標,分別依照完成度得分,每人滿分100分,總分500分。這樣既有競爭,又兼顧公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提升學生勞動技術素養、彰顯勞動技術學科育人價值是一條光明而曲折的路,堅持以生為本、在勞動教育中全方位實施差異化教學是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作為勞動技術學科教師,我們要勇于打破傳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媒介和手段,為了勞動技術學科的振興和學生勞動技術素養的全面提升而努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廊下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