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生

“情理數學”是一種建基于兒童情感和生活經驗、指向兒童成長的教學主張,它關注學科育人和學科教學的辯證統一,強調數學教學應該“情”“理”并重、“德”“能”交融,倡導教師充分挖掘數學課堂和教材的“情感”“理思”成分,以情入手、情理交融,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點燃學生理思的火花,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達成靈動高效的生命化課堂。
“情理數學”的框架重點在三個方面:一是問題導引,二是探究理思,三是展示交流。
問題導引 : 讓核心問題成為學習的牽引
關注“問題”是近年來數學教學研究的熱點。當前的數學課堂,應提倡教師提出“符合學生需求、直指內容本質”的核心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使課堂更具開放性。
生活性問題:喚醒認知。生活中的問題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緊密相連。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數學”的源頭活水,提出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理解。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一課為例,小數在學生生活中廣泛存在。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經驗來認識小數,通常有兩條路徑:一是通過讓學生記錄花錢的數量來展開,二是以米制系統的經驗為學習樣本。由此,新課導入的核心問題可以這樣設計:生活中你認識哪些小數?你知道哪些關于小數的知識?這些問題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的認知。教師在學生分享和展示的過程中,要及時引導,組織辨析,糾正錯誤,讓學生認識小數點、明白小數怎么讀、糾正兩位小數的錯誤讀法等。
研究性問題:啟迪思考。數學核心問題必須有助于學生探究和思考,要體現“為了不教”而“問”“為了不問”而“問”。因此,核心問題一定是具有探究性的問題。
依然以“人教版”教材《認識小數》一課為例,在感悟小數意義這個環節,如何讓學生把情境中的0.7元與? ? 建立聯系?在教學中,教師通常可以借助學生舉例分數的契機提出問題:請看,這一支鉛筆0.7元,如果我們用一張紙表示1元,那么0.7元可以怎么表示?
鑒于年齡特點,利用“價錢”和“米制系統”是學生研究小數的兩種思路。實際教學中,在增加“價錢”的感悟之后,回到教材例1米制系統的學習,應當采取“先有小數再有分數”的策略,對于“? 米還可以寫成0.1米”的結論,是基于兒童認知立場的教學,自然應該通過已經呈現的小數去溝通十進分數。因此,在例1的教學中,從有利于學生探究的角度,可以直接提出這樣的核心問題:請看,老師手上的伸縮筆,長0.7米,米尺上的位置在哪里?
基于核心問題開展的教學,怎樣提問題、提什么樣的問題是關鍵。可以針對一節課或一個環節的核心發問,所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基礎。圍繞核心問題的解決開展的教學,要瞄準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的目標,要關注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的動因,從這個意義上講,緊扣核心問題的教學可以演繹為一種嶄新的生命化課堂。
探究理思 : 讓數學活動凸顯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活動,是通過運用有效的策略達成對學習內容真正理解的學習。深度學習與數學問題、知識建構、數學思維、方法遷移等密切相關。“情理數學”提倡的“理”蘊含“理解”“理思”的成分,探究理思就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和策略。
深入學習,從激發主動學習入手。學生的學習就動機而言有主動和被動之分。數學課堂要實現深度學習,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凸顯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和策略,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情理數學”提倡的“情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強調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有時候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聲激勵,都能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之中。
深化探究,以提升研究能力為本。“問題導引”帶來的挑戰性問題,需要學生遷移性開展研究或創造性解決。解決復雜任務和問題時,學生需要通過梳理、分析、嘗試、反思、總結等各種活動,開展探究,尋求解決方案,最終獲得新的知識或者創造性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靈活遷移、合理猜想、融會貫通等手段。學習活動的落實過程,伴隨的是數學核心素養的磨礪、關鍵能力的培養、研究方法的提升。
深度思考,從發展高階思維著眼。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在思考過程中,學生使用分類、綜合、演繹、歸納等高級信息加工系統,開展信息的深層加工與問題解決,對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操作層面上看,首先,深度學習需要有合適的思考對象,“情理數學”強調的“核心問題”,解決了有意義研究對象的問題。其次,深度學習要有合適的學習方式或操作方式,比如課題式學習、項目式學習。因此,與“情理數學”伴隨,應該有學習方式的變革,合適的學習方式,才能有助于學生探究、發現和創造。
展示交流 : 在交流表達中促進智能發展
判斷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是三個重要的指標。把事情看清楚,需要閱讀能力;把問題想透徹,需要思考能力;把道理講明白,需要表達能力。在“情理數學”的操作框架中,展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通過自主學習呈現高質量的交流樣本。交流是“思維”結果的呈現。有效的交流,需要有意義的交流學習樣本。研究發現的結論的質量直接關系交流的質量,“探究理思”的結果直接影響交流活動的價值。高質量的交流結論和成果,需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是課堂內的獨立探究,也可以是課堂外的提前預習。“情理數學”強調的基于“核心問題”的學習引導,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發現學習問題、獲取學習結論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自主學習的要求,讓學生積極主動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借助數學表達呈現高質量的思考結果。課堂交流是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本互動的具體過程,是信息獲取、信息互換和信息整合的有效途徑。課堂交流的內容通常包括學習問題的思維過程、解題方法和質疑等。教學中,應該通過交流展示,讓學生在解疑、釋疑中,共歷探究過程,共享探究成果。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小組合作和展示交流。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借助黑板、實物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通過匯報、講解和辯論來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為有效開展交流展示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交流展示中討論的問題,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進而了解和把握學情,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適度精講點撥,對互動探究的問題進行適時增減或調整。學生在課堂中要主動探究、勇于質疑、樂于互動、積極交流,同時要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既善于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又敢于主動質疑和補充。
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的事業。“情理數學”是一種基于人的發展的教學主張,致力于“師生情感”與“理思潛能”的同步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情感、素養、能力等的全面提升,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