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佳
核心素養,簡單來說,就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在學科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探究社會、服務社會,逐步形成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各種實踐活動。
在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工作中,筆者從微實踐入手,進行了以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初步嘗試。
微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程八年級第六課第三框內容為《積極參加健康的社團活動》,在課前,筆者讓學生針對“我校學生社團開展情況”進行了小調查,并指導學生把通過調查得來的資料制作成課件,進行課堂展示。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三個活動:如果你有參加某個社團,請為你的社團在班中招募新社員;請為我校新成立的學生社團取個響亮的名字;請為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出謀劃策。課后,我們把課堂上的各種建議整理匯總,和相關社團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很多好的建議被采納。
通過這種體驗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中學生社團的類型和我校現有學生社團及其活動情況,理解了學生社團活動應遵循的準則、要求,為參加各種健康的社團活動打下基礎。
微調查,養成科學精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八年級第三課《公共設施 情系大眾》,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關于“如何正確使用共享單車”的微調查:首先,讓學生查閱資料,明確什么是共享單車,了解共享單車使用的現狀、常見的共享單車品牌及其優缺點;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觀察等方法,了解現階段共享單車在使用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最后,撰寫調查報告,制作PPT,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對“如何正確使用共享單車”提出針對性建議。
微調查給學生創造了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判斷、質疑,初步培養基于理性認識的思維品質,養成科學精神。
微志愿,實現公共參與。結合思想品德課程八年級第二課《生存環境 呼喚保護》、九年級第四課《著眼未來 永續發展》,設計植樹護綠活動、“節水節電小衛士”等活動;結合八年級第四課《交通安全 牽系萬家》,設計“小小交通協管員”活動;結合九年級第一課《熱愛祖國 傳承文明》,設計“中華傳統文化——剪刻紙藝術”義務宣傳員活動……
莫以善小而不為,“微志愿”的理念正在逐漸被關注和推廣。通過微志愿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實現公共參與。
微研究,達成政治認同。思想品德課程九年級第二課第一框內容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的新變化”等主題研究,隨后在課堂上進行研究成果交流。
通過微研究,提供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的道德和情感認知,強化情感上、實踐上的政治認同。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延展和深化,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加深對學科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無限發展的潛能。結合新教材新契機,根據不同年級教學內容,探索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范式,是社會實踐活動突顯學科本質及其育人價值之路徑。
(作者單位:上海市航華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