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鎮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學校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性工作,校長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知識才學和領導藝術,在學校工作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校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該如何管理好學校呢?本文就如何提升打造學校特色文化來談一談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林業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林中”)的具體做法。
創新理念,明確學校發展目標
“巍巍的興安鑄造了我們的脊梁,茫茫的林海孕育了我們的堅強。天道酬勤是我們的信條,展翅翱翔是我們的理想……”一曲校歌,一部青春,唱出了“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林中精神。
建校五十余年來,林中始終在創新中求發展,以“面向未來,著眼學生,腳踏實地,建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自治區名校,努力成為全國名校”為辦學目標,確定了“以人為本,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臻善臻美 唯實唯新”的校訓、“誠樸求是 弘毅創新”的校風、“明德正己 敬業有為”的教風、“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的學風,成為林中師生陶冶情操、磨礪意志、拼搏進取的精神動力。
構建文化,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所學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積淀。只有秉承“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核心”這一理念,走文化興校之路,將教育思想轉化為學校文化浸入人心,才能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社會滿意的一流學校。基于此,林中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凸顯地域森林文化、弘揚學校校本文化”為學校文化建設目標,把森林文化、國學文化、禮儀文化、健美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特色,用優美的環境和厚重的文化陶冶人。
森林文化建設。林中從大興安嶺走來,將森林文化視為學校重要的文化命脈之一。自建校以來,學校一直保留著校內的兩大片樹林——丁楊林和松榆林。據不完全統計,學校現有大樹1000余棵、灌木1300余棵,有松樹、柏樹、楊樹、柳樹、榆樹、糖槭樹、丁香、榆葉梅、山丁子樹、稠李樹等數十種。學生公寓多以大興安嶺林區的特有樹種來命名,凸顯了學校地處林區的特征;校本教材讀本《內蒙古大興安嶺——祖國的后花園》系統地向師生介紹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地理概貌、自然資源、歷史沿革、民族風俗等內容;學校校徽采取“圓木橫截面”的設計,為學校打上了鮮明的林業烙印。這些特色鮮明的森林文化建設,激發了師生熱愛家鄉、熱愛林區、熱愛祖國的情感,弘揚了“北方之北”的森林文化,倡導了人與自然同存共榮、和諧發展的觀念。
國學文化建設。學校通過集體誦讀、演講比賽、書畫展等活動,引導學生領會“忠、孝、節、義、禮、儀、廉、恥”等傳統文化的道德精髓,培養“知理、懂事、感恩、誠信、好學、文明”的優秀品質。學校積極參加市局組織的本根文化教育培訓活動,多次安排骨干教師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北京市、山東省等地進行學習培訓,并結合學校實際及時對師生進行二次培訓,確保活動實效。在校本課程和社團中開展太極拳、禮儀、書法臨習、古詩詞創作等活動,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還聯系語文課教學,開展課前5分鐘讀經和以班級為單位的“晨讀、午誦、暮悟”誦讀活動,旨在使師生從中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觀念、生活品位、審美情趣和生命意識等精髓。
學校還積極建設校園文化廣場。一面仿古竹簡文化墻成為學校亮麗的風景,墻上鐫刻著《論語》中的19段語錄,涵蓋了“仁、義、禮、智、信”等各方面思想內容。竹簡墻前是孔子杏壇講學雕塑,圍繞這座雕塑錯落分布著高山流水、濠梁觀魚、蘇子泛舟、程門立雪等雕塑,形成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雕塑群。
禮儀文化建設。中學階段是人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待人接物和立身處世是十分必要的。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編寫了《高中生禮儀常識》校本教材,內容包括儀表禮儀、形體禮儀、語言禮儀、公共禮儀、校園禮儀、家庭禮儀。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禮儀常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舉止有度、樸實高雅的人文修養。2013年成立禮儀社團,社團同學經過系統的禮儀培訓,以良好的氣質、形象、修養,成為弘揚校園禮儀的懿范,在學校各項活動中以專業的服務贏得了校內外領導的贊譽。
健美文化建設。響應國家“陽光體育”的號召,學校自2006年開展大課間跑操活動,十幾年如一日堅持不懈,跑出了質量,跑出了健康,跑出了班級的凝聚力和榮譽感,也跑出了林中精神。此外,學校還開設太極拳課、國標舞校本課程和心理健康課程,組建健美社團,普及足球啦啦操等。每年舉辦學校田徑運動會、文化藝術節、校長杯足球賽以及其他單項體育系列比賽。通過一系列健美活動,增進學生健康,強健學生心理,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激發學生昂揚的斗志,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使其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靈、高雅的舉止、向上的精神,具備美的形體、美的心靈和美的行為。
開展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發揮活動育人的功能。通過軍訓、開學典禮、主題班會課、升旗儀式、手抄報比賽、校服設計大賽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充分發揮年級管理部大屏幕和展板的宣傳教育作用,還舉辦了文明班級、書香班級、閱讀之星評比活動,以此增強班級凝聚力。
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寒暑假期間學生根據家庭條件和特點,進行社會實踐,加強對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以及與人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
發揮協同育人的功能。積極爭取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通過引進校外力量,與家長攜手,構建了社會共育機制,如邀請校外心理學教授為學校師生做講座、邀請牙克石林業公安局消防大隊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等。
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在強化班級常規管理,注重學生遵規守紀、儀容儀表、文明禮儀等養成教育的同時,也倡導班級的民主管理和學生的自主管理。
充分發揮社團的積極作用。隨著社團類型的不斷豐富,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校團委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和挖掘學校學生社團的載體,不斷提升學生社團的內涵和品質。
文化的力量正拉動著林中向一流學校發展,也引領著學校師生朝自己的教育理想邁進——讓學校彰顯特色品牌,讓教師充滿高雅品位,讓學生具有優秀品格。立足現實,瞻望未來,我們對學校的發展充滿信心。因為,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基所在,文化的根脈已經深深根植于林中的發展之中。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林業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