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林
今年廣東省初中生物科學業考試的紙筆考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是:1.考試時間由50分鐘改為60分鐘;2.由原來分成地級以上市自行命題(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和廣東考試院命題(選擇題)兩種形式改為統一采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形式;3.非選擇題分為實驗探究、讀題理解、資料分析、綜合應用四種類型,其中主要的變化是考查題型的改變。面對這樣的改變,教授學業考試班的教師如何在工作中進行調整呢?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學業考試復習中的一些應對策略。
一、解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考查內容和能力要求
在復習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學生在學業考試復習中對考查內容不明確,復習方向模糊不清,對內容的存在重復復習,復習效率低下。所以,在第一輪復習中,應認真做好考查內容和能力要求的解讀,幫助學生明確學業考試要求。
對要求的解讀首先抓緊初中生物科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的“考試內容表”,其次結合近幾年地級以上市自行命題的試卷和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命題試卷的方向,對初中學業考試的具體范圍、內容,特別是各章節考查的知識點和相應能力要求進行仔細地區分和解讀,明確初中生物學考查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例如,初中生物考綱的“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內容中提到“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我們的解讀是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的作用保護和支持作用,細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作用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細胞內的物質和能量變化,細胞質中包含葉綠體、線粒體和液泡,葉綠體的作用是參與光合作用,將光能轉換為化學能,線粒體的作用是參與進行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液泡的作用是儲存各物質,如酸、糖、色素等。細胞的功能是指細胞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完成各項生理功能,包括細胞內的物質物質類型和特點,細胞膜如何控制物質得進出,細胞如何完成能量的轉換,細胞核如何控制物質的變化(如通過染色體中的DNA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又如,考綱的實驗要求有“探究發生在口腔中的化學變化”這一內容。我們對此探究活動的解讀是:掌握的知識包括,提出什么問題、作出什么假設、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哪些是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現象和原因、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教師對考試大綱的詳細解讀,學生清楚了學業考試中生物科要考查的具體內容,復習方向明確,避免重復復習,提高了效率,對知識的掌握效果也更好了。
二、對學業考試出現新題型進行針對性訓練
今年的學業考試增加了實驗探究、讀圖理解、資料分析、綜合應用4種題型。學生對這4種題型接觸還比較少,對具體的考查形式和要求并不十分明確。所以我們將根據這些題型各自的特點進行重點突破和專項輔導。
1.實驗探究題。此類題型一般是對考綱要求的典型實驗的操作細節和實驗設計等方面的綜合考查。考查的具體方向:包括實驗目的、材料裝置、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現象、結果和結論等。如何突破呢?生物科考綱已經明確指出考查哪些實驗,所以我們可以針對這些實驗,結合對考綱中實驗的解讀,對實驗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進行訓練,強化學生對此題型的解題能力。
2.讀圖理解題。此類題型常考查生物的結構模式圖、過程示意圖,有時還考查坐標曲線圖、直方圖、遺傳系譜圖等。從近幾年廣東各地的中考命題情況來看,此類題型主要有這樣的形式:①直接采用教材中的生物插圖,如細胞的結構、種子的結構、神經系統的組成、關節結構圖、細菌、真菌的結構圖等;②以教材的插圖、原理為藍本,進行變式考查,如將血液循環圖、尿的形成、基因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傳遞過程等進行簡化或改變,形成過程簡圖或新的遺傳圖譜。所以教師進行針對性突破時,要幫助學生認清教材的基本圖形,弄清楚各部分的名稱;同時要講清圖中的原理或生物學的理論;對于相似圖形,要讓學生找出不同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彼此的異同點。
3.資料分析題和綜合應用題。此兩類題型多以材料(包括文字描述、圖形、表格和曲線等)為載體。資料分析題重在要求學生能從材料中獲取相應的生物學信息,結合教材的知識解答現實問題。綜合應用題相對于材料分析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對答案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所以,教師在復習教學中首先要講透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和相關性,提高學生在生物學方面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和認識現實問題,這樣學生在遇到各種材料時,才能更好地以生物學的觀點進行思考和分析。例如,考綱中知識內容的第八部分“生物的多樣性”包括“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病毒、細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他們與人類的關系”……這些內容聯系是:生物圈已知的主要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每種生物都有各自的特征,它們與人類發生關系;人們根據生物的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生物種類多樣性由其基因多樣性決定的,它們相互聯系,并且依存于各種環境中,構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物的多樣性;我們今天看到各種生物,都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由原始生命逐漸進化而來的。又如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要告訴我們的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含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藻類、苔蘚、蕨類繁殖可以依靠孢子或特定的方式,種子植物繁殖主要依靠種子;種子植物中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過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和結果、衰老和死亡等過程;這些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制造有機物,或利用有機物,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參與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過這樣的聯系,學生遇到考查問題時才能從關聯的角度去思考,聯系各種生物的知識,找到答題的方向。其次教師要借助相應的練習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自己組織語言來描述各種現象和過程。
三、教會學生解答非選擇題的思路和方法
1.中考非選擇題更加注重考查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往往以各種材料為載體。所以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題在書外,理在書中”。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的知識為依據,以解答的問題為中心向教材尋求答案,找出解答試題的知識點。
2.作答時要有相應的技巧。試題的答案一般只有兩種:一種是在教材,一種在題干。能用教材上的語言就不要自己組織語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語言要從題干中獲取知識;對于一些不是非常明確的填空,有時答案就隱藏后面的題干中,因此審題要細心。
3.對于綜合應用題的作答要寫提綱,先理清答案的要點和步驟,然后根據思路用生物學術語準確地表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