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增
【摘要】職業教育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已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目前,國內中職會計教學仍然處于按學科內容框架進行的階段,按工作崗位的技能研究處于空白狀態。文章對東莞市A校2015-2017屆會計專業共計1036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實地跟蹤,獲取第一手的會計崗位技能需求調研數據,根據崗位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做到“課崗對接”,引導中職會計教學實踐。
【關鍵詞】雙精準;中職會計;崗位技能;教學研究
一、東莞市會計崗位技能需求調研分析
東莞市A校每年向社會輸送350名左右的會計專業畢業生,近十年的就業反饋數據顯示,畢業生就業率為100%,專業對口率高達95%。本次調查采用實地跟蹤、微信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抽取的東莞市A校2015-2017屆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15家用人單位,涵蓋教育(2%)、金融(9%)、工業(11%)、商業(21%)和中介(57%)五大領域。特別指出中介是指代理記賬、工商和稅務登記代理。調查的人員主要涉及企業HR、財務部門主管、會計、出納、代理記賬從業者、財務文員、收銀員等。下面從企業對畢業生的崗位技能要求、職業素養要求、企業對專業教學的評價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企業對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崗位技能要求的調查
由上表可以看出,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對東莞市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以往圍繞考證課程展開的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企業更注重的是畢業生的實操技能、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及其他動手能力。李克強總理曾提出不唯學歷憑能力,對于中職生來說擁有一技之長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工作崗位。基于上述情況,探索按崗定位的教學改革,提升專業能力水平,使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充分滿足會計工作崗位的需要迫在眉睫。
2.企業對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要求的調查
對比分析發現,企業認為責任意識、溝通交流能力、組織與團隊合作能力等是從業人員的核心職業素養。然而,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剛入職時最欠缺的是自主學習的能力、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距離企業認為的優秀員工標準相差甚遠。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文素養教育在學校通識課中所占的比例不夠。因此,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職業素養熏陶是勢在必行的。
3.企業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評價的調查
學校作為會計人才的供給側,能否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強,快速上崗的畢業生是企業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調查結果顯然是不盡如人意的,在企業看來,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太偏重理論知識,既忽略了實操能力又與企業的實際不太貼近。此外,學生學習的面廣,但是不夠精,比如,稅收方面的知識欠缺;學校沒有根據中職生的崗位特征進行教學,與學術性大學的會計專業教學相比,學歷不足已然是劣勢,動手能力方面也不夠突出。如何把中職學生作為準職業人培養,實現教學內容要與工作崗位相對接是目前中職會計教學最主要的目標。
二、基于工作崗位的會計技能課程研究
企業的工作崗位技能需求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也是定位教學目標最佳的途徑。學生應當把學習過程作為與職業實踐緊密聯系的自主構建的過程。在技能習得過程中,學校可以引入企業崗位技能描述,建立起項目式課程教學資源。東莞市A學校會計專業在實施崗位技能需求分析后,與東莞市中啟智庫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開發崗位技能組合教學資源庫,其具體思路如下圖5所示:
1.“精準育人”定位培養目標
經過調研了解到企業的崗位技能和員工職業素養需求,結合企業對學校教學評價,東莞市A學校根據崗位需求重新定位了人才培養目標,旨在培養擁有自主學習能力、適應新環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崗位能力、職業素養、創新意識,具備熟練操作常用辦公軟件和不同財務軟件的能力的綜合型專業技能人才。與此同時,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專業課程標準的“精準銜接”提供了依據。把會計專業的課程標準和會計崗位的職業標準相結合,才能使教學目標更匹配職業崗位需求。一改以往教師單純依賴教材或教學經驗制定課程標準的缺點,促使教師根據崗位需求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工作內容的重要性與考核比重來確定學時分配和考核方案等。
2.“課崗對接”優化課程體系
學校不再把關注點放在理論課程的設置上,選擇特定會計講師與企業工作人員按模塊(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成本、存貨、素養等模塊)一同開發會計專業技能考核大綱、校本教材及微課視頻。一本校本教材即一個會計工作崗位的描述,以收入崗位為例,學生在了解企業背景后,觀看微課視頻實務案例演示,了解收入會計的職責與操作流程后進行模仿演練,過程中不懂得問題可向小組同學或教師請教。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承擔的是資源的開發和協助學習的角色,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索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提升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每本校本教材并不是孤立的知識點,統一采用合作企業的真實經濟案例,既能實現真實案例進課堂,又考慮到經濟業務之間的勾稽關系,使學生在走向真正的工作崗位親切熟悉,快速適應崗位。
完善并搭建實務技能考核平臺是此次技能課程開發的又一亮點。從業資格證考試取消后,會計專業學生的考核方式變成空白,技能考核平臺嘗試建立一種“線上線下并行”的會計技能考核機制,它分為練習和測試模式,在練習模式下學生可以查看正確答案進行修訂,測試模式可以自動評分并對失分點進行統計分析,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在校企合作搭建的資源庫中學習技能,完成實務技能平臺考核,擇優去企業跟崗實習,是一種激勵方式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3.“精準對接”實現校企共贏
中職會計教學面對的是初中畢業就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弱,抽象思維能力欠缺,會計教學難度較大。探索中職會計教學中的重難點在于如何創設實際工作中的場景,培訓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搭建能真實反映實際工作需要能力的測試考核平臺,培養實際工作需要的動手能力強的專門人才。于企業而言,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短暫培訓后能快速上手的員工,在傳統的學校培養供給,企業接收培訓的模式中是很難達到如此成效的。深度校企合作,學校可以有效地吸納行業、企業的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會計教育與經濟社會實際的對接,有效地為地方經濟服務,培養符合地區會計人才需求的基礎會計人員,企業節省培養新員工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達成校企共贏。
三、結束語
本研究總結了企業對會計人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提供的會計崗位技能課程研究方法,既是對職業教育“精準對接行業企業,實現精準育人”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會計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有益嘗試。對培養學生會計實務技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還將在解決A校相關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對解決更大范圍內同類學校面臨的相類似問題,有著普遍性借鑒意義,相關成果將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倩倩.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04):34-35.
[2]李碩明,尹蘭.中國制造 2025背景下物聯網專業課程 體系建設[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09):18-20.
[3]李碩明,尹蘭.面向工作崗位情景的數字化教學資源 體系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29):44-46.
[3]蔣和平.地方院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3).
[5]葉芬.傳統實踐教學的優缺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7(5).
[6]朱姍,龐學光.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J].職教論壇,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