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英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價值觀如何定位影響著祖國未來的發展。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都處在初級階段,思想行為都尚無定性,易波動,難持久,受外界的影響大,難以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十八大以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父母、教師及社會各界都有責任引導、幫助小學生了解、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該如何在課堂中滲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
一、滲透“價值觀”:大處著眼,小處培育
國之強大,方有安身立命之所,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讓學生明白,只有祖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才有我們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祖國的繁榮強盛還要依靠他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比如在教學數學《位置與方向》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祖國氣勢恢宏、雄偉壯觀的建筑,在學習查看地圖過程中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自己的國家,看看周邊的國家,感受世界之大。借此讓學生感悟祖國的發展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作為祖國的未來要學好本領,變得強大,將來承擔起護國安邦,振興祖國的責任。這樣不僅能在教學中滲透國家要富強的價值觀,亦能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教師的言談舉止在學生看來都是一種示范。比如老師談吐優雅、舉止文明,學生就會模仿學習,做一個文明人;在升國旗時,教師莊重嚴肅,行注目禮,學生便會對國旗產生敬仰之情,無形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情境,是一種民主、和諧氛圍的體驗,學生會對民主和諧的國家產生初步的向往情感;教學中適時結合一些新聞時事,讓學生對國家形式,國際動態有初步了解,既能開闊學生眼界,又能培養學生關心時事,胸懷祖國的意識。
二、滲透“價值觀”:創設氛圍,引領成長
一個國家要發展壯大,公民就要有自由的言論平臺,有更多民主權利。我國已逐漸發展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人民的權利和義務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要構建這樣的法治社會,從小學生開始便要滲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觀。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看似跟法律法規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深刻的感受。首先,老師尊重、愛護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輕松自在。同時又有《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級公約》等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感受遵紀守法的嚴肅性。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也能學會尊重他人。在沒有偏愛、偏見,沒有歧視的環境中自由愉快地學習,學生自然感受深切,利于養成公正的良好品性。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模式,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發聲的平臺。學生在交流探究的過程中,既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又可以聽到同學間不同的見解,在探索中發現錯誤,理清思路,在不同的聲音中獲取新知識,成長、進步。比如數學《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讓學生通過思考、分享、合作、歸納得出最優的解題方法。這樣的學習過程既提升了解題能力,又培養了共同協作的精神,同時滲透了數學思想和和諧、自由、公正等核心價值觀。
三、滲透“價值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學習,與老師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父母。所以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行為塑造有重要影響,就像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教師心懷祖國,能喚出學生的愛國情感;老師愛崗敬業,能激發學生對學校、對學習的熱愛;老師誠實守信,能影響學生擁有正直、守信的好品格;老師與人為善,能灌輸給學生寬厚善良的處世之道。學生喜歡模仿老師,渴望得到老師關注和肯定,因此老師的行為、語言、神態、評價都在平時的共同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一)一言一語來滲透
小學的數學教材中,每一課都有情境圖的設計,這樣能幫助學生對內容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而這些情境圖就多有愛國、誠信、公正等價值觀的體現,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魅力進行滲透,如:“我國的航天科技真是日新月異啊!我們一起來看看衛星是怎么運行的吧!”“淘氣是個非常獨立的孩子,每天都能井然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我們來看看他如何安排自己作息時間的。”“同學們都很有愛心,為山區學校捐贈了很多圖書,我們來幫忙清點以下數量吧!”
(二)言出必行來滲透
教師的行為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老師守時守信、言出必行的做事原則遠勝過千遍的諄諄教誨。一個做事嚴謹、有原則的老師,必定不會有一群拖拉隨性、松散敷衍的學生。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如何尊師重道,不如老師對學生的一份理解能換得更真心實意的崇敬之心。把閱讀當作任務布置給學生,也只是強按牛頭喝水,如果老師自己喜愛閱讀,不斷提升,經常與學生進行心得交流,自然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正面鼓勵來滲透
小學生對老師往往是“仰視”的,因此老師的評價對他們至關重要,會成為他們內在的潛力。教師積極向上的評價能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如:“你真棒,老師喜歡你樂于助人的行為。”“你的勤奮努力,是同學們的榜樣!”“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肯定與鼓勵,能讓學生感悟正確的價值觀,拓寬眼界和胸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及對祖國下一代的滲透,是每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任重而道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德育教育應滲透在每一門學科當中。智育與德育并重,教給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也要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短暫的40分鐘課堂教學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形成合力,培育新時代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