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目前有過億數量的小學生,他們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的健全與提高。本文就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調查、分析、輔導,學生們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心理問題;心理輔導;消除不良心理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嬌生慣養造成學生心理素質下降,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小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目前有過億數量的小學生,他們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的健全與提高。而近期的研究和調查表明,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未成年人有各類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約3000萬人。可見,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加強并優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勢在必行的迫切問題。
鑒于我校的具體情況,我們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選拔有一定素質能力的老師作為心理輔導老師,選取六年級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開設了心理輔導課程。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嘗試,小有成績,在這里匯報一下。
一、建立了一支較高素質的心理輔導老師
我們挑選的心理輔導老師均為師范院校畢業生,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豐富,且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我們還訂閱了大量有關書籍、報刊資料,并派老師參加市、區組織的有關培訓,使老師們提高了認識,掌握了技能,學到了經驗。
二、營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老師們按照課程安排,就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個別、集體咨詢、輔導。心理咨詢室備有相應設施,并備有飲水機、熱茶。學生到來,一杯熱茶,即刻便使他們感到家的溫馨,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為解決不同性格同學的咨詢問題,咨詢室設有咨詢電話,門外設有“悄悄話信箱”,供學生電話、信件咨詢。
三、建立完善的檔案
為得到真實、科學的資料,我們對學生進行了測查,內容包括:學生的個人情況、心理健康狀況、自信心調查、學習責任心評價、學業不良調查等,并將測查結果建檔,再加上學生的咨詢輔導記錄,使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有了一個完整而科學的檔案記錄。
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搞好學校與家庭的聯系
我們從實驗初始就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周一課時,課程內容根據省教委編寫的教材設置,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豐富多彩。如:“快樂時光”“膽子再大一點”“困難像彈簧”、“戰勝自己”“做個強者”等,使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接受到了良好的心理教育。我們不但重視學生在校內的教育,而且重視與家長的聯合,共同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家長會上,增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并有家長問卷,使家長們不但重視孩子的學習、身體情況,還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五、小學生厭學的心理因素表現
通過實驗分析,我們主要得到小學生厭學的心理因素有:1.自私任性;2.情緒不穩定;3.過于內向;4.缺乏自信心;5.思想壓力重;6.自尊心過強;7.耐挫力差;8.缺乏堅強意志。
六、造成小學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造成以上心理因素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生活環境使他們成了家庭的中心,嬌生慣養,使他們缺少寬容、理解,多了自私與任性,同時依賴性強,自信心缺乏;2.小學生因年齡關系,情緒不穩定,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忽哭忽笑,忽喜忽憂;3.性格、家庭、社會環境等諸多原因,致使有些學生不會、不善與人交往,自我封閉,遠離群體;4.學校的要求、家長的希望、自身的愿望都會給他們的心理增加壓力,對其學習會產生影響;5.高年級學生自尊心較強,對別人的批評、看法,比較敏感;6.部分學生稍遇挫折,便怨天尤人,產生消極思想,或沉浸于痛苦之中難以自拔;7.優越的生活條件,使有些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稍遇困難便放棄。
七、如何消除小學生不良心理因素
為了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我們先從教師抓起,改革教育方法,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并樹立良好的班風,讓學生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中。再與家庭聯手,多方面共同努力,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環境。
通過心理教育工作,促進了我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使廣大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業務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能運用心理學知識,開展心理課活動,指導班級工作。學生們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家長們也都反映良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學校工作的需要、家長的心愿,它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為此,我們的工作將會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為培養新世紀人才而盡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教育學》、《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