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波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若想真正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要使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培養。作業是考查并鞏固學生學習成果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對此給予充分重視,并做好對分層作業的應用。基于此,本文對高中地理作業的分層布置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作業;分層
引言:
采用分層作業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在其能力范圍內得到提升,但在這之前要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才能提升分層作業的有效性,并最終通過分層作業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
一、作業的分層布置前提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在使用分層作業之前,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然后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隨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性等進行總結,總結完畢之后可按照abc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層。比如可將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在課堂中能夠認真聽講、表現積極的學生設為a層;將成績中等、學習能力一般、時有溜號、積極性一般的學生設為b層;將成績低下、學習能力差、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設為c層。其次分層設計作業內容,當完成對學生的分層以后,教師可以學生分層為基礎設計作業內容,要注意不同的作業內容要以能夠考查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為前提,并對學生進行適當提升。也就是說,讓每一層學生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最終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提升。比如在設計a層學生的作業時,要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展,讓a層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同時得到更好提升;設計b層學生的作業可完全以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為基礎,同時也可結合少量的拓展;設計c層學生的作業則要以教材中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同時適當添加重難點。
二、高中地理作業的分層布置策略
一直以來高中地理教師都是通過課堂作業的方式為學生布置作業,但隨著新地理教材的不斷應用和課堂教學時間的縮減,導致學生無法及時完成大量的作業,更無法利用地理作業分析當前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傳統的課堂作業形式沒有考慮到不同學間的差別,有的學生并不能通過課堂作業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因此分層布置作業非常必要。
(一)教師選擇課堂作業
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堂作業時可按照學生能夠在10分鐘以內完成的標準進行即可。教師可參考a、b、c不同層級的學生,然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在每一節地理課最后的十分鐘內完成這些作業,批改完成之后在下一節地理課發放給學生,同時簡要分析不同層級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布置課堂作業時要注意內容的重復性,盡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種作業形式,并且要讓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后有所提升,這樣課堂作業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發揮。
(二)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作業
這部分作業的量可做適當提升,同時也要以不同層級為基礎適當提升作業的難度,讓學生經過思考后才能夠完成。這部分作業內容的完成期限可以設置為半個月到一個月,可以觀察類作業為主。以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從宇宙看地球》為例,可以讓學生觀察一段時間的星空變化,然后詳細記錄觀察結果,或者記錄一個月之內太陽的日照角度變化。當觀察結束后可讓學生利用地球自轉和公轉對所記錄的內容進行解釋。教師在學生解釋完畢后可給予評價和糾正錯誤,這樣學生就能夠充分掌握《從宇宙看地球》的相關知識。在觀察開始之前,教師可依據不層級學生的能力布置觀察任務,并且要和不同層級的學生共同對觀察內容進行討論,同時對學生提出在其能力范圍內可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可以讓a層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既要明確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意義,同時也要通過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公轉和自傳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于b層和c層的學生,為其布置掌握的公轉和自轉的地理意義的任務,同時能夠在個人能力范圍內對公轉和自轉進行解釋即可。但有一點教師一定要注意,那就是要對學習能力差和不積極的學生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其能夠在期限內完成觀察作業。
(三)學生自主選擇作業
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完成期限可以更長,比如教師可將半個學期設置成期限,讓不同層級的學生組成能力均衡的小組,然后共同完成所選擇的作業,通過這種強帶弱的方式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提升。教師可以讓不同小組的學生自由選擇其想完成的作業,但要注意由于是以半學期為完成期限。因此教師在學生選擇過程中要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既能夠順利完成作業,也能夠將本學期學過內容全部串聯在一起,以此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為例,某些小組的學生可能選擇了《城市和地理環境》為主要的作業內容,但教師也要讓學生將《人口和地理環境》《產業活動和地理環境》等和所選擇內容聯系在一起,從而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必修二的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布置分層作業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其能力范圍內得到提升,從而全面增強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本文對此做了簡要分析,希望對高中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教師也要不斷探尋更有效的方式,從而促進教學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宋若晨.高中地理作業分層設計研究[D].2016.
[2]黃鳳金.高中地理作業分層編寫的方法初探[J].地理教學,2015,15(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