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摘? 要:掌握解題技巧是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廣泛性與教學效果最佳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高中生解題速度與提高其解題正確率的主要途徑,更對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與考試成績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簡單介紹了老師傳授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解題技巧的重要性,為提高高中生化學解題能力與鍛煉高中生化學解題思維而提出一些新建議與新措施。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實驗設計;探究題;解題技巧
引言:
傳統高中化學教學內容以化學教材上的定義與規律為主,降低了對高中生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力度,加劇了高中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運用能力發展的不平衡性。因此,老師應創新教學理念與豐富教學內容,主動講解化學題解題方法與技巧,提高了高中生化學理論知識實踐轉化效率,鍛煉了高中生創新思維與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實現了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把握問題本質
老師應系統介紹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的主要特點,引導高中生根據問題題目內容來分析所考查的知識點,促使高中生透過問題的表象來把握問題的本質,加快高中生化學慣性思維模式的建立速度,鍛煉了高中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高中化學實驗探究題可以根據考查知識點的不同而劃分為設計操作步驟、分析現象產生原因以及總結化學規律等不同的類型,老師應傳授高中生化學實驗探究題型判斷技巧與方法,要求高中生根據問題題目來判斷問題類型,并在結合化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來確定解題思路與方法。老師應引導高中生養成認真讀題的答題習慣,掌握問題題目中的“酸堿性”等關鍵詞,從而幫助高中生確定解題方向。根據問題題目明確該化學實驗所使用的實驗儀器,從中篩選出具有特殊作用或特定使用范圍的實驗儀器,為高中生推測化學實驗內容奠定了基礎。另外,老師還應要求高中生熟練背誦化學實驗操作步驟與操作標準等知識點,幫助高中生準確理解與把握問題,從而提高了高中生解題方法的正確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1《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相關知識時,要求高中生掌握使用頻率最高的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主要用途,根據化學反應是否需要酒精燈的加熱來推測該化學反應對外界環境的需求,甚至也可以推測實驗化合物穩定性或活躍性的特點,幫助高中生縮小實驗化合物的推測范圍,提高了高中生化學實驗探究題解題效率。
二、鍛煉推斷能力
化學物質方程式是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組成部分,老師應提高對高中生化學物質方程式理解記憶力與實踐運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化學方程式,準確掌握不同化學方程式所使用的概念與反應原理,引導高中生根據化學物質方程式來幫助高中生理清解題思路。高中生可以根據化學題已知條件來推算未知條件,為高中生提供了完整而準確的解題依據,幫助高中生成功解答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1《氨 硝酸 硫酸》相關知識時,要求高中生掌握濃硫酸稀釋過程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根據化學反應之后溶液的酸堿性來推測與濃硫酸發生反應物質的酸性或堿性特質。也可以根據“氮氣等不溶于水”的規律來判斷化學實驗過程中所產生氣體的名稱,可以排除二氧化碳等溶于水的氣體,從而幫助高中生明確化學反應方程式中出現的物質元素。
三、分析反應物屬性
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必然會涉及至少兩種以上的反應物。高中生可以根據問題題目來羅列出該問題出現的反應物,并介紹每一種反應物的本質屬性與化學屬性,并以此為基礎來分析未知化學反應物的化學性質與自然屬性,從而幫助高中生明確解題方法與答題步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1《氨 硝酸 硫酸》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分析氨、硝酸、硫酸的化學特點,概括堿性化合物與酸性化合物的不同之處,并將其作為解題依據。根據酸性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得到的液體成酸性、氫氧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得到的液體呈堿性的特性來推測溶液中含有“H+”或“OH-”的結論。隨后,老師還可以通過讓高中生熟記不同化學溶液具體顏色、氣味、形態的方式,來幫助其判斷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中所使用的溶液或化合物的具體名稱,比如,紅棕色的氧化鐵粉末、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固體、黑色的氧化亞鐵粉末等。促使高中生主動觀察實驗化合物的顏色與形態,鍛煉了高中生化學實驗觀察分析能力,強化了高中生化學時間意識。
結束語:
正式原有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弊端與漏洞,充分認識到鍛煉高中生解題技巧對提高高中生解題成功率與高速化的重要意義。通過掌握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基本特征、利用化學實驗反應物屬性以及加強高中生推斷能力訓練力度等途徑,來提高高中生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題解題水平,為實現高中生以及高中化學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毛建明.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設計與探究性試題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7).
[2]黃結義,譚永光. 試論高中化學實驗題解題技巧[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26).
[3]董志偉. 淺談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立意與設計--以人教版《中國古代的發明和發現》為例[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