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唐天正 趙曉明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家庭社會工作也從萌芽到興起。由于社會工作被引入并在家庭領域迅速成長,人們認為社會工作應發揮更多的主動性,介入到家庭中,解決家庭問題,緩解家庭緊張的局面,并爭取以此為契機,在服務家庭的同時推動家庭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并進一步提高專業的社會認同。首先,通過介紹家庭社會工作的概念,從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這兩方面,介紹了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其次,又介紹了家庭社會工作的兩個主要特點:以家庭為對象來介入服務,注重家庭和社區資源的連接作用。最后,引出對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發展困境的分析。
關鍵詞:家庭;家庭社會工作;發展困境
1? ? 家庭社會工作的概念
家庭就是我們可以避風的港灣,一個人無助、迷茫、痛苦時可以依偎的地方。那么什么是家庭社會工作?臺灣學者認為,家庭社會工作就是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的理論與技巧,以增強家庭社會功能、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加深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為目標,而對家庭提供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與服務。香港學者馬麗莊認為,家庭社會工作就是努力幫助家庭尋求一種積極、健康和穩定的發展方向,充分調動自身資源和社會資源,保證家庭生活的正常運轉和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解決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總的來說,家庭社會工作是以家庭為本的社會工作介入,即動員社會及家庭資源,促進家庭正常運轉及發展的社會福利與服務。
2? ? 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
2.1? 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
家庭社會工作就是以增強家庭社會功能、改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為目標,從而開展一系列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活動,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行為學習、家庭照顧技巧訓練等。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重視家庭成員的心理建設,將家庭教育、技能訓練和社會支持等方式結合在一起,這個方式一開始是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來服務的,后來又廣泛應用于具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家庭,引導他們學習情緒管理的方法。那么社會工作者是如何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簡要總結為3點:(1)轉變觀念,比如一個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社會工作者是不會把自己的意念和價值觀強加給孩子的,一般這時,社會工作者要學會轉變觀念,不用大人的立場看問題,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平等的思想影響孩子,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2)了解產生問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對象的家庭。一個人產生問題,可能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可能和他的家庭成員和家庭環境有關。充分了解產生問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對象的家庭,有助于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3)信任孩子,社會工作者要告誡父母,爸爸媽媽與孩子相處時要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溝通,要讓孩子把自己的心里想法、心理感受表達出來,更有助于改善親子關系。
家庭行為學習是依據行為學習理論開展工作,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進行成因分析,然后及時地進行糾偏扶正的服務。
家庭照顧技巧訓練和家庭行為學習有所不同,它的服務對象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孩子處于青春期時,有些父母感覺自己與孩子的代溝很深,常常聊不到一起去,這項訓練是為了讓父母學會照顧技巧和溝通技巧。
2.2? 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
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活動包括婚姻輔導、家庭暴力的干預等。
每對夫妻的婚姻狀況和家庭背景都不盡相同,婚姻輔導是致力于改善夫妻之間的關系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家庭社會工作者在進行婚姻輔導時,有一套專業化的流程。(1)設立界限。雙方約定好的會談或電話輔導時間要嚴格遵守,一個好的時間管理制度有利于婚姻輔導的進行。(2)重視引導。家庭社會工作者的職責不一定是教導,更多的是引導;不是要求夫妻雙方對這段婚姻關系做什么決定,而是引導他們心平氣和地溝通,然后做出更好的行為舉動。(3)要做傾聽者。家庭社會工作者更重視傾聽夫妻各自的態度與想法,在傾聽的過程中找出婚姻關系的矛盾點,這樣更容易解決問題。
有些家庭存在家暴現象,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家庭社會工作者會加強家庭暴力的干預,重視對婦女和兒童權益的保護。第一,對家庭施暴者進行心理輔導。施暴者往往是因為沒有及時排解壓力或人格缺陷,才會做出家庭暴力行為,那么家庭社會工作者會從家庭暴力發生的根源來入手。第二,建立社區庇護所使受害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保護。
3? ? 家庭社會工作的特點
3.1? 以家庭為對象來介入服務
家庭社會工作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樣,誰有問題就去解決誰的問題,實際上,社會工作者是研究分析某個成員的問題,然后介入到整個家庭中。具體來說,社會工作者認為某個成員的問題歸因于整個家庭的結構和環境,如果說某個成員有了問題,社會工作者會從這個人以及他的家人、家庭結構、家庭環境一起入手。例如,一個總是曠課逃學的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可能和父母性格有關,父母性格強勢,對他的方方面面都要求嚴格,時間一長這個孩子就想逃避學校生活,總想著要做點什么叛逆的事情氣氣父母,自己才感到解氣。也有可能和家庭環境有關,父母之間經常爭吵,孩子沒有一個幸福輕松的家庭氛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起來內心會有很大的壓力,就想曠課去網吧打游戲來釋放內心的壓力。
通過上面的案例不難看出,為了解決某一家庭成員的問題,家庭社會工作者會從這個人以及他的家人、家庭結構、家庭環境一起入手。
3.2? 注重家庭和社區資源的連接作用
家庭社會工作比較注重家庭和社區資源的連接作用以及如何聯結社區資源。社區是指一定數量的人口互相關聯、互相生活在一個區域內,那么社區里的工作人員對家家戶戶的基本情況都有個大致的了解。社會工作者決定對某個家庭進行介入服務時,有時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適當出面,社會工作者才能取得這戶家庭的信任。同時,社會工作者要從社區方面大致了解這戶家庭的情況,以便在隨后的交談中更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也是為了后續開展工作時更為方便些,最后取得更優質的效果。
家庭社會工作在挖掘和運用社區資源方面有自己的專業技巧,有了社區資源的投入,社會工作者省時省力地開展工作,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浪費。在這樣的條件下,家庭社會工作者既解決了某個成員的問題,保證家庭生活的正常運轉和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也改善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使這個家庭朝著一種積極、健康和穩定的方向發展。
4? ? 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困境
4.1? 忽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由于社會工作者人才的缺乏,導致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時的社會工作者都是非專業的,都是政府官員或其他專業人員經過簡單的培訓就上任了。因為他們缺乏系統化的專業理論與實務經驗的支持,所以自身能力不強,那么他們提供的家庭社會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就沒有那么好。他們都是按照我國傳統福利供給模式對有問題的家庭提供社會工作服務,傳統福利供給模式是對低保戶、殘疾人等貧困家庭提供生活必需保障物品。如果家庭社會工作按照傳統福利供給模式的思路發展下去,只注重為家庭提供物質資源,很少與家庭成員進行精神與心理層面的交流,忽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那么我們開展的家庭社會工作將是沒有意義的[1-2]。
4.2? 忽視家庭的階段性需求
每個家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當然會有不同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一些家庭中的子女處于青春期,那么他們更需要調整親子關系,需要掌握一些能夠與孩子平和溝通的說話技巧,再或者需要一些能夠改善親子關系的有意義的活動。一些家庭有患病的家人,這時他們不僅需要心理上的開導,還需要相關的醫療知識。還有一些是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于是把孩子托付給孩子的祖父母,祖父母由于年紀大了會對孩子疏于管教,這就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那么社會工作者需要對孩子進行學習能力提升。具體分析每個家庭處于哪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什么樣的需求,更有利于我們家庭社會工作的開展[3]。
可是,現在的家庭社會工作忽視家庭的階段性需求,沒有“對癥下藥”“因家制宜”,在開展工作時會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不說,也沒取得最好的服務效果。
4.3? 忽視內外資源的整合
每個家庭作為一個單獨的整體處于這個社會,可以有政府部門的正式網絡支持,還可以有親朋好友的非正式網絡支持。政府部門屬于正式網絡支持,政府職能涉及國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務的處理,根本目的是為所有社會群體和階層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親朋好友會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我們一起走出困境,會在我們感到壓力和郁悶時,陪我們釋放壓力并排解糟糕的情緒。現在的家庭社會工作在開展服務時,把工作重心放錯了位置,忽視內外資源的整合。資源不在于數量,而在于整合,可想而知,優秀的服務效果體現在資源的整合上[4]。
社會工作者應該充分運用這兩方面的資源,加大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因此,家庭中某個成員出現問題時,社會工作者應該考察的是整個家庭所連接的資源,注重內外資源的整合。
4.4? 產生諸多商業化的家庭服務機構
目前,市場上產生了諸多商業化的家庭服務機構,如家庭婚姻咨詢公司、家庭問題咨詢所。雖然這些機構在某些方面緩解了家庭緊張的局面,然而這樣的機構是以營利為主的,他們在提供服務時是以利益為前提的,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會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付費項目。這些機構不會站在家庭立場考慮問題,不能讓家庭朝著穩定、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這些商業化的家庭服務機構注重廣告宣傳,在開展工作時也只注重對家庭成員的心理輔導,忽視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家庭結構、家庭環境的特殊性,并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在這些機構的阻礙下,一些專業的家庭社會工作不能得到廣泛普及,沒有及時得到專業的家庭社會工作指導,只會激化家庭矛盾[5]。
5? ? 結語
我國現在處于轉型時期,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樣的快節奏下,人們為了跟上社會的發展,為了獲得更好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為了謀求自身更有利的發展,生活重心多在自己的工作業績,而忽視了與身邊人的交流,可能與老人的代溝越來越深,無法對伴侶的行為習慣一再忍讓,高強度的工作讓自己忽視了孩子的教育發展,在工作上遇到煩心事導致回家后沖家人發脾氣.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個人問題的出現和家庭矛盾的激化,出現個人追求幸福與家庭倫理之間的矛盾局面,陷入兩難境地。
家庭是避風的港灣,是一個人在無助、迷茫、痛苦時可以依偎的地方,和諧的家庭氛圍尤為重要。因此,應該重視對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困境,重視家庭成員的相互扶持和資源之間的整合力,希望能對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苗苗.對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發展現狀與困境的分析[J].青年時代,2017(19):99-100.
[2]王? ?琳,謝周偉.淺談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現狀和發展困境[J].出國與就業,2009(19):40-41.
[3]呂潔瓊.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思考及未來展望[J].青年時代,2016(9):77.
[4]唐嬌華.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及挑戰[J].中外企業家,2016(11):159-160.
[5]鄧夏依.家庭社會工作模式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3(7):86.